近年来,肇庆高新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平台搭建等举措,推动慈善帮扶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让越来越多帮扶对象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有温度的慈善帮扶新路径。
托起残疾人就业梦
“要是没有社工的帮助,我如今还是一个困在家里、对未来毫无憧憬的‘闲人’。”谈及肇庆高新区社工站,正隆社区居民阿生的感激溢于言表。
40多岁的阿生智力残疾,且左腿行动不便,父亲早逝,多年来与体弱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经济困难。受身体条件所限,他找工作屡屡碰壁,从未正式就业,平日里靠捡废品维持生计,对未来充满迷茫。
社工谢金婵在走访中了解到阿生的困境后,立即向社工站反馈。社工站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物资援助,而是积极对接爱心企业,为阿生提供了辖区“爱心车间”的就业岗位,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其家庭困境。
但当得知能去工作时,阿生却满心担忧与自我怀疑,一方面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无法胜任工作,更怕适应不了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他从没试过独自坐车出行,怕迷路。
“帮扶,既要扶心又要扶智!”谢金婵说,为帮阿生建立自信心、提升出行能力,社工们一次次上门陪他聊天、做心理疏导,不厌其烦地带着他认路,练习乘坐交通工具。同时,他们与车间工作人员详细沟通阿生的情况,为他安排技能培训,帮他更快融入工作。
如今,阿生已能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每月能领到近2000元工资。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了,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同样在肇庆高新区社工站的帮助下重拾希望的,还有48岁的陈先生。他有肢体三级残疾,自工伤后便靠着零星收入维持生计,每个月收入不到300元。尽管身体受限,陈先生仍强烈渴望通过就业缓解家庭困境,实现自我价值。为此,他尝试联系企业应聘,但屡屡受挫。
今年7月,社工官玉婷、陆凯韵获悉辖区的三雄极光公司招聘残疾人的信息后,立即将消息告知陈先生,并为他开展前期培训,陪他到场面试。在陈先生就职期间,社工们还不断给予鼓励与支持,帮助他顺利融入公司,胜任工作岗位,使其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稳定收入,显著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并重拾生活信心与自我价值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温暖蜕变”。
据统计,近年来,肇庆高新区社工站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链接爱心企业资源等方式,已累计帮助8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让更多困境中的人有了自食其力的机会。
搭建平台铺设“创业路”
除了带动帮扶对象就业,肇庆高新区社工站还积极搭建平台,帮助有梦想的受助者圆“创业梦”。
“如今,靠着销售家庭手工制品,我每个月的收入都相对稳定了。”9月4日,一村社区居民邓叔笑着向记者说起了他的生活变化。
邓叔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出色的沟通能力和灵巧的双手,让他一直怀揣着一个“创业梦”。
得知邓叔的心愿后,社工冼嘉敏第一时间与他深入沟通,详细了解他的想法和能力。随后,她主动对接辖区相关部门和企业,反复评估其创业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很快,社工便为邓叔选定了合适的创业方向——手工胶花制作。为让邓叔尽快上手,社工还陪同他到企业学技术,手把手教他制作,一步步帮他把手工制作的路铺好。
在肇庆高新区社工站的帮助下成功创业的,还有梅姐。今年初,梅姐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她和4个子女。因要照顾孩子,梅姐无法外出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房贷、生活费和孩子们的学费,像一座座大山压过来,让她一度陷入绝望。
社工黄菲菲为梅姐提供心理疏导,协助其申请低保,并成功链接爱心协会资源,解决她的子女学费问题。同时,社工还根据梅姐曾萌生做电商的想法,鼓励她和女儿利用自身专长创业,致力帮助她们圆梦。
“不是所有受助对象都适合创业,我们的核心是‘精准筛选、按需赋能’。”肇庆高新区社工站常务副站长张锋介绍,该社工站依托社工队伍,通过入户走访、能力评估,筛选出有创业意愿,具备一定技能基础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对象,再根据其特长匹配资源。
截至目前,肇庆高新区社工站已累计帮助10余名受助对象创业,以更精准的平台搭建和更细致的服务,让越来越多曾经的“受助者”,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创业者”。
“主动造血”构建创业就业保障网
目前,肇庆高新区共有建档的特殊困难群体782户、917人。为做深做实帮扶工作,该区通过社工搭台、慈善助力、志愿同行的运作模式,以资源链接与能力培育为抓手,推动帮扶工作从“物资输送”向“能力赋能”深化,不断帮助困难群体形成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传统的送钱送物‘输血式’帮扶,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帮扶对象的家庭经济困境。”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社工站站长梁靖康认为,帮扶的核心是“授人以渔”,即通过引导有条件的困难群体创业就业,推动慈善帮扶从“被动受助”向“主动增收”转变,这是改善他们家庭条件的关键路径。
基于这一理念,近3年,在肇庆高新区社会法治局、大旺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该区社工站精准发力,一方面系统整合辖区爱心企业、产品销售平台等社会资源,另一方面面向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平台搭建等服务,持续为帮扶对象创业就业赋能。
截至目前,肇庆高新区已累计帮助近100名帮扶对象成功创业就业,不仅让困难群体的生活更有底气,还带动辖区洋溢着互助共进的温情,进一步构筑起有温情的民生保障网络。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徐水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