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的标志性起点是1415年葡萄牙亨利王子派遣船队征服休达,开启了欧洲海外探索的序幕;终点则以17世纪末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欧洲各国海外殖民格局基本确立为标志。
![]()
大航海是西方的,其主导国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 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争相在东亚、东南亚建立殖民地,无一例外它们都与日本发生了军事冲突。
![]()
来到日本的葡萄牙人,十七世纪
日本对欧洲人的印象
由于习惯的不同,日本人起初对欧洲人比较轻视。但很快,日本人采用了欧洲人的若干技术与文化,如军事(火绳枪、板甲、造船技术),宗教(基督教),装饰艺术及语言(外来词汇)等方面。
日本统治者信赖任用一些欧洲人,甚至给予他们武士的地位(如英国人威廉·亚当斯)和领地。
欧洲人对日本的印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比较仰慕日本。由于马可波罗的纪录,他们认为日本拥有较多的贵金属。日本也有较多的地表矿藏。此时期日本是铜与银的重要出口国。
![]()
1615年支仓常长在罗马,克劳德绘
日本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封建社会,有着比较发达的文化和技术。人口较多,城市化程度高。当时日本的手工业和冶金技术使欧洲人赞叹。武士的军事力量也得到欧洲人的重视。
日本驱逐葡萄牙
日本与葡萄牙的冲突主要发生在17世纪,涉及贸易和宗教等方面:
1.圣母号事件:1608年11月,日本天主教大名有马晴信的商船在澳门因船员闹事被葡萄牙人严惩,有马晴信与澳门总督安德烈·佩索阿结怨。1609年6月,佩索阿率领的葡萄牙船进入长崎港,不服从长崎奉行长谷川左兵卫关于商品卸货和船员登陆的监视命令,双方发生争执。后来,荷兰船到达日本,德川家康决定与荷兰通商。有马晴信趁机劝说家康责罚葡萄牙人,家康决定杀死佩索阿并没收货物。1610年1月,有马晴信集结兵力进攻葡萄牙船,佩索阿率船突围,最终因日本兵引爆火药库,佩索阿和圣母号葬身海底。
2.长崎对峙事件:1647年7月,葡萄牙商务代表塞基拉派遣秘书科斯塔,乘坐圣安德列号与圣若昂号抵达日本长崎港,试图重开日本市场。但此时日本已实行锁国令,且因岛原之乱对葡萄牙人反感。幕府用小船拼凑成环形浮桥,将葡萄牙大船团团围住,并构筑塔楼、部署士兵。最终,葡萄牙人的请求被驳回,8月30日,葡萄牙船只灰溜溜离开日本。
日本对抗西班牙
日本与西班牙的冲突主要是16世纪在菲律宾发生的卡加延战役。16世纪,日本处于战国时代,许多战败的武士沦为浪人,他们前往海外成为倭寇。当时,菲律宾的吕宋岛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580年,一伙倭寇来到吕宋北部的卡加延地区,准备建立王国,作为抢掠东南亚沿海各国的大本营,还频繁打劫西班牙人的货物,引发西班牙人的不满。
1582年,西班牙驻吕宋总督隆奎罗派出40名西班牙正规士兵前去剿灭倭寇。西班牙舰队在海上发现倭寇船队后立即发动攻击,但擅长近战的西班牙士兵起初在倭寇手上吃了亏。不过,西班牙人随后组成长枪方阵,凭借“穆斯卡特”重火枪等武器的威力,最终击溃了倭寇。据记载,西班牙人至少击溃了600名倭寇,自身也付出了20人伤亡的代价。卡加延战役结束后,吕宋一带的倭寇数量锐减,大多数倭寇跑到中国福建沿海,加剧了中国沿海的匪患。
此外,1613年日本武士支仓常长率领的使团在墨西哥与西班牙人发生了冲突。当时,西班牙军官要求日本人放下武器接受检查,引发双方打斗,虽冲突很快被喝止,但日本人最终还是被迫交出兵刃。
日本与荷兰的特殊关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台湾后,开始向在台湾从事贸易的日本商人课征货物输出税,日本商人拒绝纳税,双方关系恶化。1628年,日本商人滨田弥兵卫率船来台,因荷兰当局扣留其武器及火药、软禁其人员,滨田弥兵卫挟持了荷兰台湾长官彼得·奴易兹及其儿子。事件导致荷兰在平户的商馆被封闭,贸易中断,直到1632年荷兰将彼得·奴易兹引渡至日本监禁,贸易才得以恢复。
日本还卷入英荷争夺香料群岛的战争,战争期间,一些日本人充当了荷兰在东南亚侵略扩张的急先锋。荷兰东印度公司攻占盛产肉豆蔻的班达群岛时,岛上95%以上的土著被杀或逃亡,其中就有日本浪人参与了屠杀行动,帮助荷兰人维持在当地的统治秩序。荷兰占领安汶岛后,在岛上建造堡垒并驻扎士兵,也有少许日本武士参与。其中有武士倒向英国人,致使引发“安汶岛惨案”。
17世纪,荷兰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香料群岛的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则试图打破这一垄断。1619年,荷兰和英国签署协议,规定双方在香料群岛按照2:1的比例收购香料,但荷兰驻东印度群岛的总督扬·皮特松·库恩并不打算认真执行该协约。1623年,荷兰驻安汶岛总督听说英国商人勾结日本雇佣兵企图加害于他。此前,一名荷兰人雇佣的日本浪人七藏向荷兰哨兵询问巡查情况和城堡防御力量,随后七藏被逮捕讯问。在严刑拷打下,七藏“招供”日本人密谋武力攻占城堡,随后另外29名受雇于荷兰人的日本浪人也悉数被捕,经过酷刑后,他们“承认”受岛上英国东印度公司人员唆使准备发起暴乱。最终,9名日本人、10名英国人、1名葡萄牙人被判预谋夺取荷兰要塞的罪名,全部被斩首。
日本进入锁国时代后,荷兰人是唯一被允许在长崎港内出岛继续进行贸易活动的西方势力,成为日本锁国长达两个多世纪里了解西方世界的唯一窗口。荷兰在出岛的存在促进了“兰学”的发展,日本知识分子通过学习荷兰语,翻译西方书籍,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医学、天文学等知识,为日后明治维新奠定了人才和知识基础。
倭寇袭击英国船只
日本与英国较为著名的冲突是宾坦群岛事件。
1605年,英国冒险家爱德华·米切尔伯勒爵士率领“老虎号”抵达东南亚,由于此前在苏门答腊岛劫掠收获有限,且在爪哇岛万丹受到荷兰商人的排挤,爱德华便率领船队前往马来亚半岛寻觅机会。12月,“老虎号”在马六甲海峡东侧的宾坦群岛遇到一艘中国式帆船,船上挤满了近百名全副武装的日本人,这些人实际上是倭寇。
爱德华不顾副手反对,同意和倭寇进行物品交易,随后一些日本人登上“老虎号”,同时也让几个英国海员到他们的船上查看货物。待“老虎号”的船员放松警惕后,日本人突然拔刀暴走,迅速占据了船尾舱室和部分上层甲板,戴维斯船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乱刀砍死,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日本人杀害的英国人。
爱德华随即组织余下船员进行抵抗,最终将倭寇击败,此次冲突导致“老虎号”损失了包括戴维斯船长在内的许多重要成员。
总结:大航海时代的日本,展现出“不服就干”的强硬底色。面对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列强的殖民野心,它不妥协退让,以武力回应圣母号事件、卡加延战役等冲突,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尽显倔强与抗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