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父母都是从中国台湾过来的移民,父亲张绍进是哈佛物理学博士,在伊利诺伊大学教书,母亲张盈盈是微生物学家,也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她就接触到不少书本和学术氛围。
1970年代初,他们全家搬到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市,她在那儿长大,上小学中学都挺顺利。1985年,她17岁就进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先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但两年后转到新闻专业,因为她觉得用文字记录事情更带劲。
1989年毕业后,她先在纽约时报当自由撰稿人,写了些头版文章,后来1990年加入芝加哥论坛报做记者,报道社会新闻啥的,还给美联社和洛杉矶时报供稿。她写的东西接地气,关注社区问题,很快就小有名气。
1991年,她嫁给了工程师布雷特·道格拉斯,两人住在加州硅谷。1992年,他们生了儿子克里斯托弗,生活本来挺平稳的。她一边带孩子,一边继续写书。1995年,她的第一本书《蚕丝的线索》出来了,讲的是中国导弹专家钱学森的经历。
她花了好几年收集资料,采访了不少人,书一出还挺受欢迎。接着,她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这个话题,其实从小她父母和祖父母就提过1937年冬天的事,但她真正下决心研究是1994年的事。她去南京访问幸存者,还查档案,采访日本老兵,花了三年时间。
1997年,她的书《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了,这本书列出了日军在南京的杀戮和暴行细节,包括具体数字和证词。书一上市,就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待了10周,卖得火热,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很多人通过这本书第一次知道南京大屠杀的规模,有30万平民和士兵遇难,还有大量强暴案子。这书让西方世界对这段历史有了新认识,也推动了中国和国际上对事件的讨论。
不过,这书也给她惹了不少麻烦。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不认账,说她夸大事实,甚至发威胁信给她,声称要伤害她和家人。她公开辩论过好几次,对着日本官员和历史否认者争论,压力山大。
1998年,她上电视节目跟日本大使对质,问他为啥日本学校不教这段历史,对方支支吾吾。她继续写书,2003年出了第三本《美国华人:一部叙事史》,讲华人移民的故事,用个人经历串起来,书里采访了很多移民家庭。这书也卖得好,她到处讲座,签名售书。
2004年,她开始第四本书的研究,关于二战巴丹死亡行军,去肯塔基州哈罗兹堡采访老兵,收集虐俘资料。但那时候她已经身体扛不住了,从8月开始诊断出精神崩溃,医生说是睡眠不足、草药补品和处方药副作用闹的。她吃药控制,但抑郁症越来越重,家人朋友劝她休息,她还是硬扛着工作。
说到她的离世,那是在2004年11月9日,她开车去了加州洛斯加托斯南边一条乡村路,用.45口径左轮手枪自杀。警方早上9点15分发现她的车,确认是自杀,现场有三封遗书,日期是11月8日,写给家人,表达歉意和长期困扰。
遗书里提到她觉得被监视,电话窃听,邮件拦截,生命受威胁,但她不能放弃,必须坚持。她没说具体谁威胁,但跟研究南京事件有关。她的死震惊了很多人,美国260家媒体报道了,包括报纸电视台。她的丈夫布雷特接到通知后,难以接受现实。父母从伊利诺伊赶来,认尸时难过极了。她的书销量又涨了,读者重读她的作品。
葬礼是11月19日在洛斯阿尔托斯天堂之门公墓举行的,大概600人参加,包括朋友同事和南京幸存者代表。她的遗体穿蓝色礼服躺在棺木里。布雷特站在棺边,抚摸她的头发,然后弯腰亲吻她的额头,满脸凄然。
她的父母张绍进和张盈盈站在后面,头发花白,脸色苍白。仪式上有牧师朗读经文,朋友发言回忆她的写作过程。南京幸存者通过致谢,说她的书让他们声音被听到。布雷特最后发言,讲他们的生活。整个仪式两小时,结束后遗体安葬在公墓,墓碑刻上她的名字和日期。她的儿子克里斯托弗当时才2岁,由布雷特独自抚养。
张纯如走后,她的遗产还在延续。她的书继续被用作教材,大学课堂上讨论华人历史和南京事件。200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加了个翼部,专门纪念她,里面有她的铜像和手稿。2006年,她的父母开始完成她未竟的事业,整理她的笔记。
2007年,纪录片《南京》上映,献给她,片尾有她的名字。2010年,她的母亲张盈盈出了回忆录《一个女人的史诗:张纯如的生与死》,讲女儿的自杀不是只因为南京书,而是多种因素,包括药物和压力。
书里澄清了她不是被谋杀,而是抑郁症导致。2017年,淮安市建了张纯如纪念堂,陈列她的手稿和照片,开幕时家人出席。2019年11月9日,圣何塞开了张纯如公园,在她离世15周年那天,市长剪彩,公园有长椅和路径,供人缅怀。
她的影响不光在中国,美国华人社区也纪念她,线上论坛发帖讨论她的贡献。她的书推动了赔偿讨论,中日学者辩论历史。日本右翼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说数字夸大或事件是战时正常,但她的工作让事实难被掩盖。
国际社会越来越多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过。她的父母出版了她的遗作笔记,基金支持历史教育,捐款人寄钱帮忙。布雷特继续在硅谷工作,偶尔参加活动,儿子克里斯托弗长大后,也知道母亲的事。她的哥哥迈克尔从事自己的事业。全球华人通过她的文字记住历史,她的书仍是核心参考,学者引用她的采访。
张纯如用笔戳破了沉默,让一段历史不被忘掉。但这也让她付出代价,压力太大,身体崩了。她的死提醒大家,挖真相不是容易事,得平衡好自己。她的故事接地气,就跟普通人一样,有家庭有工作,但她选择了站出来。
日本那些否认者还在活动,集会举标语,说她的书是宣传。但事实摆在那,证词和档案支持她的观点。她的遗产是让更多人警醒,别让历史重演。她的父母年迈了,还在推广她的书。布雷特再没公开太多,但继续生活。她的生命停在36岁,但影响还在扩散,书页翻动就延续她的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