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关关。
我们又一起度过了久久公益节,再一次如约在书信中与你见面,熟悉且幸福。
人可能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喜欢回想小时候。
不知为何,最近脑袋里面经常出现自己在幼儿园和小学时候的画面。
那时候我们的梦想很简单,无论长大是成为警察叔叔还是消防员,成为科学家还是作家,我们都始终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那时候,学校和老师给予我们的鼓励也很简单——奖励一朵小红花。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此朴素的愿望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却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简单。
我们慢慢开始发现,“对社会有用”似乎需要能力、需要成本、需要信任。
这些思考会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却也让我们做好事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
那一朵本应举手争取的“小红花”,变得难以触及。
正因如此,我更加想代表所有的麦田志愿者,也带着所有孩子们的祝福,对此刻正在读信的你表达衷心的感谢。
感谢你依然积极地参与久久公益节,感谢你用心守护着每一位城乡儿童,感谢你不遗余力地成为社会向善的一份子,感谢你始终如一地信任麦田,感谢你依旧愿意戴上一朵小红花。
就在不久前,我中午出去吃饭。在路上遇到一位突然发病晕倒的外卖小哥,被电动车死死地压着。
我和几位小伙伴一起上前扶起电动车,将小哥扶到一旁休息并打电话叫了救护车。
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小时,快递小哥苏醒了我们才离去。
这当然是一件非常非常普通的小事,但我和我的小伙伴因此开心了一整天。
我们开心的原因很简单:帮到人了,做好事了。
但这也让我陷入了思考。
我们是公益组织的全职从业人员,按道理来说,我们每天都在做好事。但遇上如此一件事情,也能让我们开心至此。
那其他的社会大众呢?他们接触的好事多吗?
我们真的每天都能遇上一个需要被帮助的人吗?
我们都说,做好事从身边做起,那到底哪里有身边事?
“做好事,只是受助者的需要,还是其实也是我们的需要?”
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许久。
也就是这些思考,生发了麦田今年的久久公益节:我们希望让每一件好事,给每一个好人看到;我们希望每一个好人,更容易地发现每一件好事。
2025年,腾讯公益平台重磅推出「好事地图」互动功能,可直观呈现周边爱心商家。
我们为此在1319个线下店铺铺设了小红花码,覆盖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山东、山西、辽宁、江苏、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福建、北京等多个省市。
试想一下,当我们点开地图,我们会看到一朵朵小红花在地图里面出现,它们在告诉你,这里有好事正在发生。
你可以前往一探究竟,参与其中;你可以扫码留言,写上祝福与鼓励的小纸条。
让公益回归线下,让公益回归家乡,让公益回归身边,让公益回归生活。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之所以朴素,是因为它本不该有那么多的门槛。
我翻开之前每一年写过的信:2022年,我说除了“远方的哭声”,我们也要看到“近处的笑声”;2023年,我说除了追求“变化与革新”,我们也能守护“不变与初心”;2024年,我说公益不是“等待一束烟花在天空盛大的绽放”,而是“更多人把手中的火花擦碎,让它变得更加丰盛”。
回看这些语句,我有两个很大的感触:一是公益不应总是铆足劲去拼,也能如呼吸般徐徐而做;二是,不是公益需要我,是我需要公益。
如果大家都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麦田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答案是,应该建设信任。
信任不应只是每一个渴望变好的人来赋予的,而是作为公益组织的我们来建设的。
不辜负每一个拥有朴素愿望之人最好的方法,不只是感谢,而是让大家有愿意托付的安全感。
再一次感谢每一个你参与了今年的久久公益节,也感谢你愿意把信读到这里。
因为这就是信任,我们定当时刻自省,努力建设信任。
我想做好事,我想因为做好事而感到开心,我想你奖励我一朵小红花,我想让所有人看到我戴上了一朵小红花。
如果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达成上述所愿,这可能就是“久久公益”。
最后,我知道所有展开这封信的你,依然在努力。
因为久久公益节已不再局限于一天、一周或一个月。它承载着每一份持续的善意,汇聚成一份长久的愿景。
这封信并非一个阶段性的休止符,而是麦田又一个篇章的开启。
谢谢你依然怀抱善意,也谢谢这些孩子们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搭乘时光机,重温麦关子的来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