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除了工资,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很多人每天忙到脚不沾地,工资越来越高,可存款却没见多。今天咱们就聊透一个关键:想实现财务自由,必须得先养成被动收入思维。
那到底什么是被动收入?
简单说,就是你不用每天花时间和精力去盯着,也能源源不断进账的收入,比如租房子收租金、投资赚股息、写书拿版税、开网店做自动发货。美国有个研究,追踪了1000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的被动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45%,其中20%的人被动收入超过主动收入。
换句话说,真正的有钱人早就从用时间换钱的陷阱里跳出来了,他们更擅长让钱自己生钱。
很多人对被动收入有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觉得“我没钱,玩不起被动收入”。
有个读者留言说:“我一个月就剩2000块,怎么搞被动收入?”
结果我让他先做件小事,把闲置的电动车挂到二手平台出租,按天收费。现在他每月能多赚400,用这400去定投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又多了利息。被动收入不是大富大贵的专属,关键是得有启动思维,就像种果树,你得先挖个小坑、撒把种子,总不能等树长大了才想起来要种吧。
第二个误区是把兼职收入当被动收入,比如下班后跑外卖、做网约车,这些钱本质上还是用时间换钱。被动收入的核心是前期投入时间或资源,后期自动产生收益。就像开一家便利店,你前期要选位置、装修、进货,可能忙半年,但之后请个店员看着,你就能躺着收利润。而兼职是今天不跑外卖,今天就没收入,这叫主动收入的延伸,不是真正的被动收入。
那普通人怎么培养被动收入思维?
记住三个关键点。
第一,把消费思维转成投资思维。举个例子,你攒了3万,是咬牙买个最新款手机,还是用它开个线上小店?手机用两年就贬值了,小店做好了,能一直赚钱。95后姑娘小米投入3000做手工饰品,在社交平台做无人直播,现在每月能赚5000多,这就是消费变投资的典型。
第二,重视时间复利。这种收入不是天上掉馅饼,它需要前期积累,就像种葡萄,头两年不结果,但第三年开始能结十年。朋友老周10年前开始写行业科普文章,现在这些文章在平台上有持续的流量分成,每年能拿4万多。他说,当时就是每天下班写2小时,没想过能赚钱,结果越攒越多,这就是时间的力量。你现在花时间做的事,可能3、5年后会变成稳定的收入源。
第三,学会风险分散。被动收入不是零风险,比如投资股票可能亏,出租房子可能遇到坏租客,但聪明的人会用组合拳。邻居张哥,他的被动收入是“三架马车”:30%买银行理财,每年4%收益;40%投资社区商铺收租,年租金5%;剩下30%投指数基金,长期平均年化7%。这样就算某一块出问题,其他部分还能补上,抗风险能力强很多。
现在暂停一下,你可以打开手机记账软件,看看上个月收入里,除了工资,还有没有其他进账,哪怕是闲鱼卖闲置的50块,也算被动收入的萌芽。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卡在打工赚钱的循环里,就是因为从来没意识到:被动收入不是有了钱之后的事,而是想有钱必须先做的事。
现在就列个清单,写下你现在能利用的资源:多余的房间、擅长的技能、闲置的物品……这些都是启动被动收入的钥匙。记住,财务自由不是为了不工作,而是有选择不工作的底气,而这底气90%来自你现在开始培养的被动收入思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