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八年的深秋,洛阳皇宫的式乾殿里飘着淡淡的龙涎香。司马炎坐在铺着白虎皮的御座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上的羊车模型。殿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他抬头望去,只见宠妃谢玖穿着一身素色襦裙,低眉顺眼地走进来。
“你可知朕召你来的用意?” 司马炎的声音带着酒后的沙哑。案几旁还放着昨夜焚烧雉头裘的灰烬,那是他早年励精图治的象征,如今却成了讽刺。谢玖摇摇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她隐约猜到与东宫有关。
这个年近四十的开国皇帝,此刻脸上写满了焦虑。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极了朝臣们关于立储的争论声。他知道,自己那个傻儿子司马衷,即将决定西晋王朝的命运。
司马炎并非一开始就昏庸。泰始四年,他曾发布诏书,提出 “正身、勤百姓、抚孤寡、敦本息末、去人事” 五条治国原则。那时的他穿着粗布龙袍,当众烧毁太医献上的雉头裘,引得朝野一片称颂。灭吴之战后,西晋实现了三国以来的首次统一,国力达到顶峰。
但统一后的司马炎变了。后宫宫女激增到万人,他发明了羊车巡幸的荒唐玩法,车停在哪位宫女门口,就在哪儿过夜。大臣何劭每天伙食费高达两万钱,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堂上,世家大族攀比炫富成风,没人再提当年的节俭诏书。
最让朝臣们忧心的,是太子司马衷的智力问题。有一次,司马炎故意考他政务,太子妃贾南风让枪手代笔作答,傻子居然照抄上交。侍中卫瓘在宴会上摸着御座叹息:“此座可惜!” 司马炎假装没听见,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皇后杨艳成了坚定的 “保储派”。她抱着司马炎的胳膊哭诉:“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是万古不变的规矩。衷儿虽然迟钝,但心地善良,将来有贤臣辅佐,未必不能治国。” 这位出身弘农杨氏的皇后,深知家族利益与太子命运紧密相连。
司马炎动过换储的念头,可每次看到杨艳那张梨花带雨的脸,就想起当年夫妻共患难的日子。更重要的是,杨家和贾家等世家大族都支持司马衷,废储意味着动摇国本。他最终选择了妥协,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但傻太子连男女之事都一知半解,怎么能生下皇孙?司马炎想到了一个荒唐的办法。他看中了谢玖,这个出身屠夫家庭的妃子不仅貌美,更难得的是性情温顺,而且已经为他生过女儿,经验丰富。
“你去东宫住些日子,教教太子房闱之事。” 司马炎的声音低沉,“记住,这事要隐秘,别让外人知道。” 谢玖浑身一颤,她知道这趟差事凶多吉少,可君命难违,只能含泪领旨。
东宫的日子对谢玖来说如同地狱。太子妃贾南风是个矮胖妒妇,得知谢玖来意后,眼神里的怨毒几乎要将人吞噬。谢玖小心翼翼地履行使命,白天教太子读书写字,晚上则承受着屈辱的 “指导” 任务。
贾南风派人日夜监视,稍有不满就对宫女拳打脚踢。谢玖亲眼见过一个小宫女因为给太子剥橘子慢了,被贾南风用发簪划破脸颊。她只能加倍谨慎,把委屈咽进肚子里。
一个月后,谢玖终于获准返回西宫。她不敢告诉任何人东宫的遭遇,只是默默调养身体。直到三个月后,太医诊脉时脸上露出惊慌又喜悦的表情,她才知道自己怀孕了。
这个消息让司马炎欣喜若狂。他抱着谢玖连声说:“好!好!朕的皇孙有了!” 他立刻下令修建宫殿,让谢玖安心养胎。可他没注意到,谢玖眼中复杂的情绪 —— 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
太康元年,谢玖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司马遹。小家伙聪慧过人,五岁时就能帮司马炎解围。有一次宫中失火,司马炎站在楼上观望,司马遹拉着他的衣角说:“夜晚危险,陛下不该站在亮处,容易被人暗算。” 司马炎又惊又喜,觉得这孩子简直是天赐的宝贝。
司马遹的存在彻底巩固了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司马炎逢人就夸:“这孩子像宣帝(司马懿),将来必成大器。” 他亲自为孙子挑选老师,教他读书习武,仿佛已经看到西晋盛世的延续。
可贾南风恨透了谢玖母子。她没能给司马衷生下儿子,谢玖却凭空变出个 “皇太孙”,这让她嫉妒得发狂。每次见到谢玖,她都冷嘲热讽:“哟,这不是太子的‘老师’吗?现在又成了皇孙的母亲,真是好福气啊。”
太熙元年四月,司马炎在含章殿驾崩。临终前,他拉着司马遹的手,把一个玉印塞到他手里:“好好辅佐你父亲,守住司马家的江山。” 傻太子司马衷站在一旁,眼神空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司马衷继位后,贾南风成了皇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谢玖打入冷宫,不准她与司马遹见面。这个曾经的太子妃,如今成了后宫的主宰,手段越发狠毒。
“何不食肉糜?” 这句千古名言就出自司马衷之手。有一年天下大旱,百姓饿死无数,大臣上奏求援,司马衷却天真地问:“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人们这才意识到,这个皇帝是真的傻。
贾南风趁机把持朝政,把杨太后废为庶人,幽禁至死。杨家外戚被屠戮殆尽,朝廷成了她的天下。她最忌惮的就是太子司马遹,这个越来越聪明的年轻人,成了她眼中最大的威胁。
元康九年十二月,贾南风设下圈套。她谎称皇帝生病,召司马遹入宫。太子一到,就被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被逼着抄写一份谋反的诏书。司马遹迷迷糊糊写完,第二天这份 “罪证” 就出现在朝堂上。
“太子谋反,罪该万死!” 贾南风拿着诏书哭哭啼啼,司马衷稀里糊涂地准奏,将司马遹废为庶人,囚禁在金墉城。谢玖也被污蔑为 “同谋”,打入暴室,受尽折磨而死。
这个当年被司马炎寄予厚望的。的 “皇孙之母”,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她的死,成了八王之乱的导火索。赵王司马伦以 “为太子复仇” 为名起兵,攻入洛阳,杀死贾南风,开启了长达十六年的战乱。
司马衷像个傀儡一样被诸王轮番控制,受尽屈辱。有一次被叛军劫持,他身边的侍中嵇绍为保护他而死,血溅了他一身。后来有人要给他洗龙袍,他却傻乎乎地说:“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
永兴元年,司马遹被追封为愍怀太子。可这迟来的平反毫无意义,西晋王朝已经在战乱中摇摇欲坠。匈奴人刘渊趁机起兵,建立汉国,打出 “为愍怀太子复仇” 的旗号,直指司马家的残暴统治。
永嘉五年,洛阳城破,晋怀帝被俘,史称 “永嘉之乱”。那些当年被司马炎纵容的世家大族,要么死于战乱,要么南渡长江。中原大地陷入 “五胡乱华” 的黑暗时代,汉人几乎被灭种。
谢玖的墓在洛阳城外的邙山,与愍怀太子司马遹的衣冠冢遥遥相对。唐代诗人李白路过时,曾写下 “西晋灭亡何匆匆,只因痴儿坐龙庭” 的诗句,道尽这段荒唐历史的教训。
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反复讨论:如果司马炎当年没有立傻儿子为太子,没有派谢玖去 “指导”,西晋会不会是另一种结局?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司马炎焚雉头裘的故事成了笑谈,他开创的统一大业短短三十七年就土崩瓦解。那个他寄予厚望的皇孙司马遹,最终没能挽救王朝命运。而谢玖,这个无辜的女人,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连姓名都差点被历史遗忘。
如今洛阳城里的羊车胡同,据说就是当年司马炎巡幸后宫的路线。胡同深处有座不起眼的娘娘庙,香火稀疏,庙里供奉的正是谢玖。当地老人说,每逢月圆之夜,还能听到娘娘的哭声,诉说着千年前的委屈。
这段荒唐又悲惨的历史,像一面镜子照出封建王朝的荒诞与残酷。一个皇帝的私心,一个荒唐的决定,不仅毁掉了几个家庭,更让整个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我们翻开《晋书》,看到 “帝常疑太子不慧,遣才人谢玖侍之,生遹” 这段冰冷的记载时,不应只当故事来读。它提醒我们:权力一旦失去制约,人性的荒唐就会酿成历史的悲剧。而那些在权力游戏中牺牲的无辜者,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