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行
段兆军
第十四节、老乡站长
2015年8月11日,和拉指及场站在家首长合影。左起依次为场站李副站长、王锋站长、拉指装备部陈部长、段兆军(前小孩为王站长女儿)、拉指陈科长、场站马政委、崔参谋长。
由于迎接大庆,充分保障中央代表团在日喀则场站起降期间顺利通畅,确保万无一失,拉指专门派司令部装备部陈部长和陈科长组成检查指导小组赴场站检查指导工作,经过前期认真细致的检查,于当天下午召开会议,对空勤通畅、地勤安全、后勤保障等全方位再次进行缜密安排。下午5点多,场站领导开完会后,听说来了一位场站创建初期的老兵,便全体出迎会见我。让我万万意想不到的是,站长居然是会宁人,而且竟然是我们同年一起参军,我是高原兵去西藏、而他是平原兵去四川重庆白市驿机场的老战友、和我家乡一山之隔、只有十几里路的四方公社二方吴大队、后转业白银市工作的王成斌战友的儿子王锋。
和老战友王成斌合影
2018年8月,成都空军会宁籍老战友在会宁聚会,我和王成斌老战友合影。祝贺成斌老战友生了一个继承父业、志向高远的优秀儿子。
在进场站接受询问时,场站章参谋得知我是甘肃人时,就说好象站长也是甘肃人,又说我是会宁人时,他又说好象站长也提起过他是会宁人,要么是天水人,但不确定。我说那不可能,我只听说当年有几个我们同年兵在部队当官,从没听说过日喀则场站有会宁人当站长。原因是自从1973年我们去那里当兵后,120个会宁人只提干陈海林、白太、李平3人,其余全部退伍回乡,当上了比工人老大哥大一辈而光荣的农民伯伯,后拉萨调雷达团林红卫战友到日喀则场站任职不久即返回拉萨,且都于八九十年代转回内地,此后再无会宁兵去拉指及日喀则场站服役,当然也应该没有会宁人在日喀则场站服役当“本布拉”了。
原来王成斌儿子军校毕业后,即服役于成都空军某部,由于工作出色,三十出头便升职为团级干部,调入日喀则场站任站长时间不长。当天,远在成都的妻子带着小女儿首次来场站探亲。他乡遇老乡,喜事从天降,而且是老战友儿子,咱们小一辈的皎皎者,骄傲和自豪感自不必说,你说巧也不巧,哈!真是一个缘字丝缠绕,道不清个中奥妙!
和王锋站长及女儿合影
但见王锋站长一米八几的大高个直挺笔立,短短的寸发平头、圆润的脸蛋,眉目清秀,面容清俊,显得风雅帅气,高原的紫外线成就他微黑的面庞更显其坚毅刚强气质,铸就了典型的能文善武的现代军人气质。高大魁梧、文雅斯儒的小字辈新一代空军日喀则场站站长王锋是我们七三老战友的骄傲,也是会宁人的骄傲,窃亦引为自豪。
稍事寒喧交谈后,王站长和拉指工作组陈部长、陈科长及在家首长共进餐厅,用特别丰盛的晚餐热情招待了我。共话场站今昔,同聊“故乡”情怀,心潮难平,感慨万千。
阔别多年话沧桑,
几度感慨几忧伤。
曾经汗水浇灌地,
而今早已成故乡。
上图:任满倉战友和二儿子任国栋在日喀则场站大门内照壁前合影。
过了三天即8月15日,原日喀则场站警卫连我同班战友任满倉在时任格尔木场站政治处副主任(现已是西部战区空军榆中场站政委)的二儿子任国栋的陪同下乘军用运输机从格尔木机场起飞,来到了久久思念的日喀则场站。飞机在日喀则场站停留的三个多小时里,他马不停蹄从跑道到场站各连队驻地参观,并游览了和平机场航站楼。看到场站巨大变化,老战友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但由于军机返航时间太短,他日思夜想,曾驻守两年多的小油库终未去成,成为他此行的最大遗憾。任满倉也成为继白太(2011年,曾任警场连连长的白太是第一个到访日喀则场站的会宁籍战友,2021年第二次去日喀则场站)和我之后第三位去日喀则场站故地重游的会宁籍老战友。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段兆军:甘肃省会宁县人,1972年11月入伍,在空军西藏日喀则场站警卫连服役4年,1977年3月退伍后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现退休在家。
作者:段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