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龚雪 通讯员 张磊 左强
“当天在调解书上签完字后,下午对方就把钱转过来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近日,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将一面“顶烈日耐心调解 解民忧促案结事了”的锦旗送到罗山县人民法院灵山法庭赵保玉法官手中,对承办法官及其团队心系群众、高效解纷表达由衷的感激。
八年旧债 同乡邻里对簿公堂
李某与汪某系同乡村民,2017年,汪某因资金周转需求先后 8 次向李某借款,累计金额达5万余元。此后,汪某陆续偿还了部分欠款,但仍有13000元欠款未结清。为追回欠款,李某曾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汪某催要。起初汪某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后期甚至直接拒接电话。在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李某无奈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前沟通期间,法庭工作人员了解到双方不仅是同乡村民,并且此前关系也很不错,在借款时也未签写借条或协议。原告方虽然没有直接的借款凭证,但持有多次转账记录以及通话录音,这些证据为案件调解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次调解 法与情织成“和解网”
庭审当日,承办法官秉持“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原则,在开庭前组织双方调解。李某情绪激动地表示,这笔欠款汪某拖欠已久且迟迟未还,要求对方一次性偿还全部剩余欠款。汪某对欠款事实并无异议,却坦言当前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实在无力一次性还清,希望能分期偿还。双方就还款方式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调解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庭审结束后,法庭工作人员并未放弃,第一时间主动与李某、汪某双方积极沟通。第二次调解中,经法官释法明理,汪某对欠钱不还甚至躲避原告的行为表示愧疚,但即便如此,双方在具体的还款期限和每期还款金额上依旧未能达成共识。见状,为了打破调解僵局,法庭工作人员采用 “背对背” 调解的方式,分别与双方沟通。一方面劝导原告李某充分考虑汪某目前真实的经济困难现状,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纠纷,既能成功收回欠款,也能避免与同村邻里彻底闹僵,留存一份情面;另一方面与汪某沟通,表示既然欠款事实清楚,即使确实条件困难,也应当积极主动与原告协商解决,以诚恳的态度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在法庭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最终态度缓和,达成了初步的调解意向,并同意次日上午再次当面进行调解。
为了方便双方当事人,次日上午,法庭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再次前往被告汪某住处开展调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法庭工作人员的协调与促成下,双方最终就欠款偿还方案达成了一致的调解协议。至此,这起持续数年的借款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令人欣慰的是,达成调解的当天下午,李某便主动联系法庭,告知法庭工作人员汪某已经按照调解协议的约定支付了第一笔款项。为了表达对法庭工作人员多次耐心调解、高效解决纠纷的感激之情,李某特意制作了锦旗送到法官手中,以此向辛勤付出的法庭工作人员表达感谢。
小案不小办,锦旗谢法官。这起案件的化解,不仅解决了借贷纠纷,更守护了乡邻间的情谊,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目标。下一步,罗山县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做深做实做细全流程调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以更优司法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
编审:孙晓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