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心要像伞一样撑得起,收得住,心态永远是你最好的风水。”
是的,生活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取悦自己。
其实,这个世界人性的真相是,除了父母,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互相利用的。
所以,我们要活得像雨伞,只有你能够为更多人遮风挡雨的时候,别人才会把你高高举过头顶。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在收放自如间达到一种平衡。
小编就从三个方面来帮大家深度剖析一下,人心为什么要像伞。
一,收得住。
“收得住”在心理学上指的是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情绪调节理论认为,个人对自身情绪的觉察与评估,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人心要是不能“收”,就会在情绪里面失控,从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收得住,是心性的涵养,是道家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的修炼。
伞收敛时,形制紧凑,不占地方,就像君子慎独,内心澄明。
《礼记·中庸》里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指的就是独处时仍能守心如玉,不放纵、不逾矩,这是收的功夫。
当我们“收得住”时,实际上是在强化大脑的调节功能,让情绪反应更符合情境需要。
这就像伞在风大的时候必须收拢,否则就会被吹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你遇到批评时,先倾听再回应,而不是反击。
面对诱惑时,能够延迟满足,坚持长期的目标,避免冲动而做出后悔之事。
所以,收,她是一种自我保护,更是一种境界。人心若能收,便能在浮躁的尘世中保留一份清明。
而且,收得住的人,懂得藏锋。他们的才华,不是不显露,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才显露出来。
正如伞在晴天收起,既不占空间,也能延长寿命。人心要是收敛,才能积蓄力量,待时而发。
二,撑得起。
我们都知道,伞的价值不仅在于收,更在于能撑。下雨天的时候,伞要是不能撑开,便失去了意义。
人心不也是这样吗?在关键的时刻要撑起责任,撑起对家人的庇护。
孔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所谓“弘毅”,是指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在困境面前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不推诿。
在现代心理学上则体现为心理韧性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也就是说,在面对逆境、压力和创伤时的适应能力。
能“撑得起”的人,在面对生活风雨时,不仅能保持稳定,还能帮助他人。
经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强的人,能做积极的认知评估。
并且,有稳定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压力下保持情绪平衡。
同时,撑得起,也是一种胸怀。能为别人撑伞的人,终会在自己需要时得到别人的扶持和帮助。
现实生活中,有人为朋友两肋插刀,有人为弱者仗义执言。
所以,人心若能撑得起,便有了风骨。这种风骨,让我们在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
三,收放自如。
要知道,伞的最高境界,是收放自如。人心的最高境界,也是如此。
收与放,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是相辅相成。不会收的人,容易冒进,不会放的人,也容易保守。
只有在收与放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行稳致远。
在心理学中,心理弹性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关键不是追求某种理想状态,而是能根据环境灵活调整。
这就像一把好伞,既能在风雨中撑开,也能在晴天时收起。
你看那些厉害的人,在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中表现更出色。
他们既不固执己见,也不随波逐流,而是在坚持与变通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周易》里讲“变通者,趋时也”。
就是何时该收,何时该放,需要审时度势的智慧。
你看春秋时,范蠡助勾践复国后,不贪恋权位,选择隐退,这是收。
而在国家需要时,他又能挺身而出,这是放,收放自如,是对度的把握。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能力尤为重要。能“收”让我们避免过度消耗,而能“放”让我们抓住机会。
只有在收与放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应对人生的各种风雨。
最后,我想说,小小一把伞,收撑之间,蕴藏着大智慧。
因此,人心要学会像伞一样,能收得住,也撑得起。收得住,是内敛自持,是修身养性的功夫。
而撑得起,是担当胸怀,是立身处世的风骨。收放自如,是智慧平衡,更是成就人生的境界。
所以,修炼这三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应对人生的风雨。
就像心理学所说得,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是永远不经历困境,而是在困境中不迷失,在顺境中不张扬,在需要时能为自己和他人撑起一片天空。
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张在欢
笔名:子辰
感谢大家的支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帮我点赞加转发,后续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