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 11 年销售经验的从业者,被失眠折磨了 6 年,总算找到能让人乖乖睡觉的法子 —— 说出来或许有人不信,是那个长得像太空舱的微高压氧舱。
刚被失眠缠上时,当事人还觉得年轻人扛一扛就过去了。毕竟做销售的,天天跑客户、改方案,脑子里的弦绷得比吉他弦还紧。可谁能想到,这一熬就成了恶性循环。
2019 年那阵,TA 迷上了 ASMR,手机里存了两百多个助眠音频,从雨声到音叉声轮着播。头个月确实管用,后来听着雨声都能条件反射想起没改完的方案,睁眼到天亮成了家常便饭。
2021 年,TA 跟风吃起褪黑素软糖,嚼两颗晕乎乎倒头就睡,可第二天像被抽了魂,开会时口水把 PPT 洇出个圈,被老板瞪得想找地缝钻。再后来换成安眠药,从半片加到两片,有次吃完药硬撑着洗澡,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浴室地上,花洒还对着脸冲 —— 那哪是睡觉,分明是被迫昏迷。转机出现在去年去老客户汪叔家喝茶。60 岁的汪叔管着好几家公司,精神头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好。他瞅着对方挂到下巴的黑眼圈,指着书房里那个 “太空舱” 说:“试试?我闺女送的,保管能睡个好觉。”
当事人当时心里直犯嘀咕,这科技玩意儿能比药管用?架不住汪叔热情,躺进去戴上呼吸设备没多久,居然听见自己打呼了。醒来时发现下巴全是口水印,汪叔在旁边笑:“你那呼噜声,把鱼缸水都震得晃。”
那天,TA 才知道原来睡着流口水是这么幸福的事。回家翻了半宿资料,总算弄明白:长期焦虑的人,脑子耗氧跟跑马拉松似的,细胞 “喘不上气” 就没法好好休息。而微高压氧舱里的气压能让血浆里的氧气变多,就像给脑子 “灌氧”,细胞吃饱了自然就乖乖 “关机” 了。更重要的是,这是物理调节,不用担心里头有啥依赖。
跟家里人一合计,第二天就决定买一个。看产品手册时眼都花了,最后选了今年新出的 “沸点”,主要是占地方小,放书房里不碍事。
现在每天躺进去半小时,成了雷打不动的仪式。以前盯着天花板数羊能数到天亮,现在沾着舱垫没多久就犯困。上周部门聚餐,同事还说气色跟换了个人似的,再也不是那个顶着黑眼圈的 “特困生” 了。
其实失眠的苦,没经历过的人真不懂。那种明明身体累垮了,脑子却转得比陀螺还快的滋味,谁都不想再尝第二回。要是也总跟失眠较劲,或许可以试试这 “太空舱”,说不定也能找回沾床就睡的好状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