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天长出发,到四川宜宾落户,英发睿能最终于近日来到港交所门前。
在61岁父亲张发玉的带领下,36岁的女儿张敏和32岁的儿子张杰深度参与英发睿能的运营。经过近10年的打拼,张发玉家族不仅让英发睿能成长为宜宾的明星独角兽,同时还变成全球知名的专业光伏电池片制造商。
这番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宜宾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英发睿能超过33亿元的融资中,宜宾高新投、宜宾新兴产业集团、宜宾高投产业、晨道资本等宜宾市国资委的紧密联系人共支持了约21亿元,堪称这个超级IPO的“MVP”。
父亲携手子女,干出一家宜宾明星独角兽
在英发睿能的发展过程中,张发玉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安徽天长一个农民家庭出生后,他于1986年开始搞起了家庭作坊。通过加工电视机专用配件,他用5年时间获得自己的第一桶金,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大户。
到了1990年,乘着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东风,张发玉投资300多万元在当地办起了工厂。在将电子配件远销海内外市场的过程中,他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并且选择在天长创办企业来回报家乡。
随着创业版图不断扩大,张发玉打造的英发集团越发庞大。与此同时,从伦敦大学城市圣乔治学院旗下卡斯商学院毕业的女儿张敏,以及拿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的儿子张杰,也先后加入父亲的公司工作。
当时间来到2016年,他们以电池切入光伏产业,在天长创立英发睿能。从那时起,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由张发玉担任,而张敏和张杰均成为公司董事,与父亲一起踏上创业之路。
4年后,为了抢抓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英发睿能投资数十亿元建设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厂房仅用半年时间就顺利投产,创造了“天长速度”。
在深耕光伏产业的同时,他们很快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浪潮,原本以煤炭业和白酒业主要产业的四川宜宾高举发展新兴产业的大旗,选择从电池片环节切入光伏行业,并开始物色合适的落地项目。
最终,英发睿能与宜宾政府达成合作,并于2022年成立了首家落户当地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英发德耀。在当地的大力支持下,这个首家落户宜宾投资超百亿元的光伏企业,20GW电池片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50天,创下行业瞩目的“英发速度”。
作为英发德耀董事长,张敏曾直言,宜宾绿电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以及极强的区域辐射能力,还有产业集群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产业配套、融合发展支撑。
在他们的带动下,宜宾产生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经过数年发展,当地在光伏产业总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成功构建了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全产业链生态圈,成为四川光伏产业链最完备的城市。
时至今日,英发睿能的总部已搬迁到宜宾。与此同时,36岁的张敏和32岁的张杰也分别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在61岁的董事长张发玉的带领下,这对姐弟正在父亲的培养中深度参与英发睿能的运营。
卖光伏电池片,三年入账超200亿元
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环节,光伏电池片在推动光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耕光伏电池片,英发睿能已经拥有了P型PERC电池片及N型TOPCon电池片,同时正在布局新一代N型xBC电池片技术路线。
按照掺杂元素,光伏电池片产品分为P型电池片和N型电池片。P型PERC电池片和N型TOPCon电池片会集成到光伏组件中,广泛应用于住宅分布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屋顶及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
与这两款产品相比,N型xBC电池片所有电触点均设置于电池片背面,消除了正面金属遮挡并增强光吸收,具备更优异的功率转换效率,尤其适用于包括住宅及商业屋顶等在内的高端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
从最初的PERC技术发展到TOPCon技术,英发睿能如今又选择大步踏入BC领域。据张敏判断,根据光伏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BC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在光伏行业处于主导地位,成为晶硅时代的最优技术。
屡次选对技术路线,让这家公司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不过产品的转型、竞争的加剧、价格的下滑等,也使他们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英发睿能的业绩处于起伏状态,如同坐上了高速运行的过山车。
翻看招股书,他们的收入在2022年达到56.43亿元。一年后,这个数字便飙升到104.94亿元。到了2024年,对应的金额便快速下滑到43.59亿元;与此同时,英发睿能的利润从3.5亿元升至4.1亿元后,在2024年变成了亏损8.64亿元。
当时间来到2025年,这家公司直接关停天长基地的P型PERC电池片生产线及清理所有P型PERC电池片存货,并在大力生产及推广N型TOPCon电池片的同时,积极布局N型xBC电池片。4个月后,他们的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24.08亿元和3.55亿元。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话来说,如果用2024年的出货量计算,英发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4.7%。不过从这家公司的布局来看,他们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在“不出海,就出局”的形势下,他们已于2024年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了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并将其作为辐射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的重要枢纽,积极推动业务全球化。
估值超85亿元,宜宾国资是“MVP”
一路走来,英发睿能获得众多投资者支持。
在张发玉自己拿钱出来创业的情况下,这家公司直到2022年6月才启动首轮外部融资。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与宜宾政府达成合作,准备在当地成立公司和建设工厂,急需大量的资金实现快速发展。
于是,从宜宾新兴产业集团、东合创投、中节能集团、宇纳资本、千乘资本、天堂硅谷、金雨茂物、安华创投基金、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纳新控股等手中拿到近9亿元后,完成A轮融资的英发睿能估值超过38亿元。
同年11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出手了,直接投了这家公司4.5亿元。一个月后,他们又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宜宾高新投、建发新兴投资、晨道资本、建鑫投资、敦鸿资产、毅达资本等,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独角兽。
随着积极布局新一代N型xBC电池片技术路线,英发睿能也于2025年8月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N型xBC电池片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生产N型xBC电池片的工厂。
最终,宜宾高新投和宜宾高投产业伸出援手,一起拿出超过10.5亿元为这家公司提供支持。随着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落地,英发睿能的估值也超过了85亿元。
上市前,张发玉家族持股约46.48%,宜宾高新投、宜宾新兴产业集团、宜宾高投产业、晨道资本等宜宾市国资委的紧密联系人持股约26.51%。按照85亿元的估值粗略计算,张发玉家族的持股价值超过39亿元,而宜宾市国资委的紧密联系人的持股价值超过22亿元。
英发睿能与宜宾的“双向奔赴”,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前者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专业光伏电池片制造商;后者获得了优质企业,成为四川省光伏产业链最完备的城市。宜宾这波招商引资的出色操作,不由得令人惊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