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用最直白的数字撕开了抗战剧惯有的“英雄光环”,原来真实的战争,不是谁都能活到最后一集。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三位幸存者汤德远、高云虎和万福庆,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战友的命、家族的债和一生都甩不掉的创伤。
他们站在刻满编号的老树前鸣枪致敬的那一刻,才让人猛然醒悟:胜利从来不是欢呼就能概括的,它背后是无尽的沉默与代价。
活到最后的汤德远、高云虎和万福庆,表面上是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可仔细看他们的经历,没有一个不是从地狱门口爬回来的。 汤德远在战场上重伤过,在监狱里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连年纪尚小的儿子都惨死在日本人的手中。
高云虎要不是被大阔枝拼命救下,早就被活埋在地底。 万福庆更不用说了,几次三番鬼门关前来回闯荡,能活下来纯属命硬。 所以你说他们赢了? 某种程度上是的,但他们也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胜利代价”。
胡军演的排长鲁长山,从一开始就是小队灵魂。 可谁注意到他最后一次被日军追击时,走在林子里已经喘不上气、连根火柴都点不着?
其实那时他就中了严重的枪伤,可直到他倒在汤德远怀里,才终于下达了最后一个精准的作战指令,让战友们成功脱险。
田小贵这个角色太复杂了。 一个原本家境优渥的富家公子,本来能舒舒服服过日子,却偏要参加抗联打鬼子。 被捕之后,日本人对他用了刑讯、药物控制,废了他双手,让他再也没法做神枪手。 表面上他叛变了,甚至还帮日本人射杀了肖铁林,可剧集并没有把他简单塑造成一个叛徒——它让我们看到日本人是怎么用非人手段摧残他的肉体和意志的。 事实上田小贵内心始终在挣扎,他在大东宝局冒死给排长传递信号就说明,他从未真正背叛。 只是药物的控制实在太强,这不是一句“意志不坚定”就能概括的悲剧。
肖铁林可能是全剧最让人意外也最心痛的角色。 表面上,他是牡丹江警察局局长,对日本人点头哈腰、谄媚讨好,老百姓背后没少骂他“汉奸”。 可实际上,他是我方潜伏近十年的卧底。 他很早就想向汤德远坦白身份,可因为分属不同抗日队伍,对方没认出信物怀表,他只能继续隐忍。
为取得日本人信任,他甚至剁掉了自己右手无名指。 可这样一个付出巨大牺牲的角色,结局却极其悲惨:抗战胜利后因无人能证明他的真实身份,他被当作汉奸处理。 直到最后,屏幕上才打出一行字:“肖铁林,中共党员,1938年开始潜伏”。
肖铁林用的怀表不是普通道具,它是历史中原型人物“铁林”用来传递情报的真实信物。 震撼的是,剧中肖铁林穿的一件皮袄是道具组特地从博物馆借来的烈士遗物,内衬上两个弹孔还清晰可见。
演员林永健采访时说:“套上那件衣服的瞬间,脊梁骨都发凉,好像前辈的血还热着。 ”你看,好的抗战剧连细节都尽量贴近历史,而不是靠浮夸的造型和剧情糊弄观众。
兰花儿和小白马夫妻早早下线让很多人惋惜,他们本来能在山上过安生日子,却为抗日选择出战。 兰花儿更是在生命最后时刻,把刚出生的孩子放在浮冰上推走。
很多人都以为这孩子活不下来,可剧集片尾演员表中竟出现了“花儿孩子”的扮演者信息——暗示这孩子可能被救并抚养长大了。 还有排长的儿子,最终也加入了抗联队伍。 牺牲从未停止,但希望也一直在传递。
《归队》的大结局之所以打动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它不刻意煽情、不强行团圆。 它告诉你历史就是这样的——活下来的人要继续活着,牺牲的人连名字都可能被遗忘。 它借由三位幸存者站在老树前敬礼的画面,逼我们直视一个问题:如果胜利的代价如此沉重,那些活到最后的人,究竟算是幸运,还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幸”?
而你,又怎么看待“肖铁林们”的结局? 如果付出一切却连名字都被历史误读,这样的牺牲值不值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