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初夏,新疆伊犁和塔城等几个重要边境口岸突然聚集成千上万的农牧民,看样子这些人是拖家带口,人群中有青壮年,也有妇女儿童甚至老年人,他们背着行囊,甚至驱赶着大批牛羊群,在边境口岸滞留,但是他们的目标不是旅行也不是外出打工而是穿越边境线达到苏联境内。放弃中国国籍,成为苏联人。
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
祖农·太也夫
据事后资料显示有6.1万人集体外逃,此事被成为“伊塔事件”,而这起事件参与组织指挥的竟有是两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两位分别是祖农·太也夫(维吾尔族)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甚至包括两位开国将领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苏联国籍呢?
历史遗留问题
1871年,沙俄侵占我伊犁地区,后来左宗棠经过千辛万苦自筹兵马钱粮,采用军事和外交谈判等各种手段最终收复包括伊犁等广大地区。在此期间大量的沙俄人来到新疆伊犁,即便收复新疆后,仍然有不少沙俄人迁移这里,“十月革命”后,俄国人强征中亚哈萨克牧民参加作战,遭到当地民众的反抗,失败后,大部分逃到了新疆伊犁。
![]()
由此,伊犁境内的各民族,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等民族,与沙俄境内的一些民族形成了部族及血缘上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也是为什么苏联在新疆特别是在伊犁有特殊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联战后人口锐减,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大力发展苏侨
由于苏联对伊犁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边民外逃事件只发生在伊犁而没有发生其它边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苏联二战期间人口锐减,战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苏联采取对外吸引增加人口的政策,于是这就有了恢复之前移居新疆的原苏联居民的国籍的策略,当然也包括受苏联影响大的伊犁地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成为新的苏联侨民,最典型的是将开国将领祖农·太也夫(维吾尔族)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发展成为新的苏侨。
![]()
![]()
新疆建设兵团
这两位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号召力,再加上两人煽动,欺骗,鼓噪使当地农牧民外逃,事实上当时不少伊犁政府里面科长,局长,县长都是苏侨,享有苏联国籍,这个非常可怕。这些人是边民集体外逃的核心组织者。
当伊犁边民聚集边境口岸时,苏联快速派车辆,火车,甚至飞机运输逃过去的边民;由于当时中苏友好,当地人甚至政府对边境边防概念模糊,边境管理不严,边民流动习以为常。当地人对边境概念的模糊也是造成边民外逃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伊塔事件后,新疆建设兵团开始进驻边境,开荒种田,建立隔离带,阻止外逃事件的发生。
当时经济条件决定
受多年的战争破坏,到1962年时中国的底子还是相当薄的,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运动影响,中国出现了饥荒,此时内地不少人涌入新疆,包括大量的支边青年,新疆伊犁边境也不例外,造成粮食不够吃,而反观当时的苏联,不仅解决了吃饭温饱问题,同时部分实现了免费医疗和教育,这对当时还处于饥饿状态的边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总结
新疆伊犁发生大量边民外逃事件,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就不一一赘述。但是时间到了1990年的时候由于苏联突然解体,当时的苏联经济全面崩溃,苏联被迫采用粮食分配制,当时苏联人为了一块面包,街上的队伍能排到5公里以外,据资料显示,当时这些外逃的边民面对突然变故,于是想方设法回到中国,当时的场景就像他们当年外逃一样,边境聚集大量的汽车等交通工具,人海攒动。但是此时后悔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当初放弃国籍时有没有想到后来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