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有媒体以标题:山东青岛以“助老餐厅”名义建多间门面房出租 社区书记回应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对大北曲前社区康馨园小区沿街以“助老餐厅”名义修建的50多间门面房,在没有任何规划、建设审批手续、且未经消防验收的情况下,已对外出租违规运营长达两年多进行了报道。而面对记者的采访,社区书记纪玉琪竟直言“就没有任何审批手续”“没有安全隐患”,“霸气”答复记者,那么这个社区书记不顾任何法律规定如此霸气回答记者的底气何来呢?
根据媒体报道,2023年4月,大北曲前社区举行助老餐厅启动仪式,当时宣称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的餐厅将优先服务60岁以上失能、独居等困难人群,还会每月为老人发放100元就餐补助,随后合作餐厅“福康麦香园大北曲店”开业。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餐厅采用快餐厅模式,客源不断。办理老年就餐卡虽有年龄限制和优惠措施,可看起来更像是面向大众经营的普通餐厅。
而居民反映则称,这些门面房社区以“孝感食堂”名义由居民们投票进行了建设,建成后却全部用于出租,每间年租金在3万至5万元不等,粗略估算全年租金收入可达几百万元。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其规划和建设手续自然备受关注。然而,纪书记面对记者采访时却坦然表示,这些建筑没有任何审批手续、也未曾报批,还坚称“没有安全隐患”,对于年租金收入及公益支出比例,更是拒绝回答,理由是“没必要公开”。记者向多个相关部门求证,城阳区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均查不到几十间门面房的相关审批、验收资料。
以“公益”之名行“逐利”之实,是此次事件最刺眼的矛盾点。社区本以“助老餐厅”名义建设,宣称服务困难老人,却将原小区封闭空间改建为商业门面房对外出租,年租金达数百万元——公益初心沦为商业创收的“遮羞布”,已然背离公共服务的初衷。更令人费解的是,面对租金支配、公益支出比例等核心问题,纪玉琪以“没必要公开”搪塞,既违背了公共资金“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也让公众对这笔收益是否真正用于助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充满质疑。这种“公益外衣”下的权力任性,本质上是对社区居民集体利益的漠视,更是对基层公共权力公信力的透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新建商业用房需完成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消防验收等全套流程,任何环节缺失都不得投入使用。然而,城阳区各部门 “踢皮球”式的应对,完全背离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监管要求,暴露出基层治理中权责划分模糊、监管链条断裂、问责机制缺位的短板。当法定监管沦为“纸面规定”,违法建筑自然能“裸奔”两年而无人纠治。
“没有安全隐患”的断言,是对生命敬畏的缺失与安全底线的漠视。近年来,银川富洋烧烤店燃气爆炸、廊坊燕郊小区底商爆炸、河北隆化县老年公寓火灾等惨痛事故,早已用生命代价警示“未经审批、未验先用”的建筑是悬在群众头顶的“定时炸弹”。未经结构安全设计的违建可能面临坍塌风险,餐饮集中区域未做消防规划难以应对火灾险情,燃气、电路等隐蔽工程不规范更可能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纪玉琪在缺乏专业鉴定的情况下,轻描淡写宣称“没有安全隐患”,既是对法律法规的无知,更是对社区居民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这种“权力自信”背后,是对安全红线的公然践踏,也是对群众利益的彻底背离。
此次违建事件绝非个案,而是基层治理中“权力失控”与“监管失效”的典型缩影。要破解这一困局,既需要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介入,查清违建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租金去向是否合规,深挖纪玉琪“霸道回应”的底气来源;更需要重构基层监管体系,明确自然资源、住建、执法、街道等部门的权责边界,建立“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闭环机制,杜绝“权责下放却无人承接”“问题出现却无人担责”的乱象。同时,要强化对基层公共权力的约束,推动公益项目立项、建设、资金使用全流程公开,让“公益”回归本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而法律与安全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青岛城阳违建事件敲响的警钟,不仅为当地政府提了醒,更为所有基层管理者划定了红线:任何以“服务群众”为名的项目,都不能突破法律框架;任何手握公共权力的管理者,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与群众利益之上。唯有守住底线、管住权力、压实责任,才能让基层治理真正体现温度,让群众的安全感与获得感落地生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