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生态语法
你是否想过,城市规划可以像自然一样有机生长?
当冰冷的红线遇到流动的绿脉,当硬质的建筑融入柔软的景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空间的塑造,更是一场关于“生态语法”的实践。
“规划”不再是图纸上的线条,而是大地上的生命系统。
“景观”也不只是视觉的装饰,而是空间秩序的生态根基。
从宏观的国土空间布局,到微观的场所精神营造。本篇文章将通过全球4个前沿案例,揭示景观如何成为规划的关键媒介,让生态优先真正落地,让城市与自然共生共长。
01奥北森林公园二期景观及景观建筑系列
02鲁汶绿化战略规划
03山西安泽田家庄再生规划设计
04哈德逊风景区索杰娜·特鲁(Sojourner Truth)州立公园
01
奥北森林公园二期景观及景观建筑系列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规划图
奥北森林公园二期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京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总面积约140.2公顷。公园以全龄友好、森林运动为特色,是京北最大的森林运动场,成为碳汇森林和市民喜爱的绿色客厅。
自2024年10月公园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游客量达近30万人次,日均游客量5000人次、节假日日均游客量6500人次,运动场地累计用户达1.1万人次。
▲项目图
奥北森林公园群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北,横跨回龙观与天通苑两大社区,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作为北部绿楔的关键节点,该区域曾面临生态割裂、功能不足等问题。
近年通过分期建设(含一、二、三期及东小口等公园提升),逐步形成连续绿色网络。其中二期作为核心枢纽,南北串联绿楔,东西贯通社区,以低干预设计修复生态,同时植入全龄友好设施,成为融合生态韧性与社会活力的典范。
▲实景图
奥北森林公园二期通过科学营建实现多重生态价值:种植5万余株树木(含130余种植物),形成1542.7吨碳储量(年固碳422.8吨),打造"碳汇森林";构建密林、湿地等多元生境,设置30万㎡保育区和动物旅馆。
利用低洼地建成10万㎡雨水花园,解决排水难题并实现16万m³雨水调蓄;保留60%节水原生地被,采用乡土树种与雨水收集设施,实现低维护可持续运营。
▲碳汇森林
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将废弃高尔夫球场转变为全龄友好公园,创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山变身绿色山丘,废弃园路砖、混凝土管等改造为景观设施;采用再生建材(6.8万米再生道牙、2.3万㎡透水砖等)和钢材替代木材。
1850方建筑废弃物用于石笼挡墙和雨水花园填料。项目通过系统性再生设计,实现废弃资源100%再利用,打造可持续的生态景观样板。
▲再生设计
▲再生设计
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创新采用"活力边界"设计,在公园与城市交界处集中布局休闲设施,形成"居民楼下的花园"。园内打造"大林小园"特色景观,设置奥北之门、童梦森林等12个主题景点,成为京北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设计的5处景观建筑巧妙融入环境,以现代材料构建观景、休憩空间,实现"向景而立"的设计理念。项目通过"精野结合"的布局,让城市与自然完美交融。
▲滑板场服务站轴测图
这座红砖水刷石立面的多功能服务站坐落于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北园,巧妙连接绿地与游戏场。建筑包含商品售卖区、卫生间及屋顶观景平台,乔木穿透二层平台自然生长,形成独特的框景视野——远眺公园主游线,近观彩色塑胶活动场上嬉戏的儿童。
▲滑板场服务站实际图
休憩区化身路旁咖啡座,红砖与米白色立面在绿荫中构成可游可憩的风景驿站,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诗意对话。
▲滑板场服务站总平面图
奥北森林公园滑板场严格遵循国际专业标准设计,特邀运动健将参与方案评审,确保动线布局与设施配置的专业性。由资深水泥施工团队打造,从坡道弧度到地面处理均精准把控,实现安全性与功能性的完美平衡。
▲滑板场服务站平面图
项目通过设计、施工全流程专业化管控,为滑板爱好者提供接轨国际的高品质运动场地,让极限运动与自然公园和谐共生。
02
鲁汶绿化战略规划
Felixx
▲规划图
Felixx与Witteveen+Bos合作,为比利时鲁汶市制定了绿化战略规划(Strategic Green Plan)。该计划是一项重要工具,旨在未来几年内让城市更加绿色、更健康、更具气候适应性。这一绿化规划已获得市议会和市政执行委员会的一致批准。
▲地理图
鲁汶正面临多重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的有限空间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景观图
然而,鲁汶独特的自然地貌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迪莱河及其支流、周边的丘陵和高原。
▲概念图
战略绿化计划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绿色—蓝色网络,以实现这些自然结构的连贯性和连续性。这些要素对于维持城市的宜居性至关重要,同时也为鲁汶的发展提供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多重机遇。
▲景观概念图
为凸显绿色空间的价值,绿化规划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自然系统提供的服务,如空气净化、水资源管理和休闲活动,展现了其对人类和社会福祉的重要贡献。
▲气候分析图
通过这种方式,绿化规划将健康、交通、文化遗产和生态等城市目标战略性地融入绿色议程中。生态系统服务框架还为城市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帮助找到多重功能的智慧结合点并做出科学决策。
▲绿色分析图
例如,在市中心,绿化重点是降温和休闲;而在外围地区,则更注重食品生产、自然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这种分区规划确保了每个城市区域的绿色空间能够量身定制,精准应对具体的需求与挑战。
▲四大自然城市景观
鲁汶致力于成为欧洲“2030年实现100座气候中立与智慧城市”使命中的绿色创新典范。绿化规划是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制定的,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协作,形成了一份具有广泛支持的远景规划。该规划将气候挑战与城市发展议题紧密结合,为实现“欧洲气候契约—鲁汶2030”的雄心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持。
▲丘陵地带图
03
山西安泽田家庄再生规划设计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寻常工作室
▲中心广场鸟瞰图
田家庄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依偎在山西省第二大河流——沁河之畔。沁河是山西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至今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貌。
尽管洪水偶有泛滥,但田家庄凭借传统的选址智慧,始终安然无恙。作为沁河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田家庄的再生规划与乡村建设不仅是对村庄的保护,更是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现状图
安泽县历史悠久,是思想家荀子的故里、名相蔺相如的栖居地,也是革命老区;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全国连翘产量第一的美誉。如何激活这些资源,让凋零的村庄重焕生机?
规划提出“一村一品”的发展策略,田家庄凭借其完整的空间格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目前较少的居住人口,非常适合面向旅游进行整体保护开发。因此成为“太岳人家”民宿品牌的首批示范项目。通过农文旅融合,这座古村正书写新的篇章。
▲规划概念图
田家庄位于沁河湿地公园段,规划以“太岳人家”体验为核心,融入非遗元素,打造特色民宿集群。
湿地公园与村庄相映成趣,既保护了原有的风水格局,又为游客提供了亲水休闲空间。湿地公园段规划依托基地内现有的滩涂湿地资源,以及沿河的山地资源形成以亲水为主导、湿地体验运动为特色的湿地休闲中心。
▲建成前原始图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和田家庄相映成辉,规划上慎重考虑了田家庄和周边环境的整体关系,保护了其良好的风水格局。
▲建成后现状图
尊重原有村庄的空间结构,功能上主要分为4部分。
游客服务区规划上考虑到整体的人车分流,主要的车行交通由东北方向的道路进入田家庄,而南部的滨河道路是规划建设中的慢行系统,一直向西延伸到安泽中心城区。
利用西北部较为宽松的场地建设停车场,并通过建筑的改造,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餐厅、管理服务用房、员工用房等。
▲功能分区图
公共活动区从游客服务区继续往西,东西与南北两条主要道路交汇的地方是田家庄的中心区域。
在这里通过对质量较差的既有民房进行拆除重建,有效地改善了原有的空间结构,强调了中部公共空间的形成,规划有咖啡厅、农产品商店、童玩乐园及会议中心、窑洞房间以及掩藏在树林中的树屋等特色度假房间。
▲功能分区平面图
南部民宿区田家庄南部民宿由现有的民房改造更新而成,完全尊重居民的意愿,通过租借的方式确定改造的规模、位置。南部主要包括3个院子,约有房间10间。
北部民宿区位于地势较高的台地,规模相对而言较大,依山就势布局了5组建筑,4种类型的院落,约30多个房间。
04
2024 ASLA分析规划类荣誉奖:哈德逊风景区索杰娜·特鲁斯(Sojourner Truth)州立公园,纽约
OLIN
▲项目区位图
《索杰娜·特鲁斯(Sojourner Truth)州立公园框架计划》是一个适应性强、聚焦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工具包,旨在将沿哈德逊河520英亩的废弃采石场改造成全新的州立公园。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包容性的公众参与,该计划致力于推动独特土壤和地形的生态再生,揭示场地的地质、原住民、文化和工业历史,并邀请所有社区探索公园的森林、湿地以及壮丽的悬崖景观。
▲场地分析图
框架计划聚焦于生态再生,致力于创建工业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标杆。通过保护、气候适应性增强措施及创新“重野化”技术(尤其针对裸露的碎石土区域),计划提升了环境敏感性和可持续性。该策略与恢复本地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气候行动承诺的目标一致。
▲户外与线上互动动态结合
计划分为三大适应性强的策略:解说性、生态性和编程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机会与资金方案。这些策略结合包容性规划过程及对现有结构、小径和自然资源的详细分析,显著提高了实施成功的可能性。
2022年,纽约州正式认定该地为自2019年以来的首个州立公园,并于2023年完成了框架计划中的首个项目施工。计划还包括公园不同区域的成本分析,为决策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展现了实现公园愿景的务实方法。
▲战略框架图
通过解释性、生态性和编程性策略,构建了公园的总体框架,框架内包含了位于生态恢复景观中的步道系统。
▲文化层次图
场地的文化遗产揭示了原住民的居住历史、物料生产、劳工生计、被奴役人群的迁徙路径等内容。
▲重野化的景观
公共活动区从游客服务区继续往西,东西与南北两条主要道路交汇的地方是田家庄的中心区域。
重新设计的小径系统,分析现有地形和运输道路,设计了一套环形小径、连接道和支路系统,重点提升了公园的通达。
▲小径系统
结语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好的规划,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学习自然。
当生态成为空间发展的“语法”,每一寸土地都能讲述自己的故事。无论是北京的森林疗愈剧场,鲁汶的气候适应网格还是晋南的梯田聚落,哈德逊河谷的工业废墟重生……
它们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人类如何以更谦卑的姿态,与万物共享这颗星球?
参考资料:
1.奥北森林公园二期景观及景观建筑系列,北京 /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https://www.gooood.cn/aobei-forest-park-by-beilin-landscape-folie-architecture.htm)
2.鲁汶绿化战略规划,比利时 / Felixx
(https://www.gooood.cn/groenplan-leuven-by-felixx.htm)
3.田家庄再生规划设计,山西安泽/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寻常工作室
(https://www.gooood.cn/regeneration-of-tianjiazhuang-by-tjupdi-un-design.htm)
4.2024 ASLA分析规划类荣誉奖:哈德逊风景区索杰娜·特鲁斯(Sojourner Truth)州立公园,纽约 / OLIN
(https://www.gooood.cn/2024-asla-analysis-and-planning-award-of-honor-sojourner-truth-state-park-for-scenic-hudson-by-olin.htm)
编辑 |茂 阳
责编|杨卓航
初审 | 袁兆童
终审| 黄 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