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探索“和和美美一家人”的云南路径——首次云南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推进会侧记

0
分享至

彩云之南,石榴花开别样红,互嵌共荣谱新篇。

9月5日,首次全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推进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召开。

会议旨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总结经验、统一思想、部署工作,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为我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凝聚力量。


翰墨丹青绘团结 陈飞 张轩鸣/摄

现场观摩鼓干劲

9月5日上午,与会人员深入实地,观摩砚山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做法和成效。

8时30分,与会人员走进位于文山州砚山县的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这里厂房鳞次栉比,园区以年产203万吨电解铝的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为主,17家上下游企业比邻而居。

“这些年来,公司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企业环境,从空间布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社会融合、心理认同等多个维度,加快推进互嵌式发展企业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说员朱云润介绍道,园区有效带动就近就业达7290人,其中80%为本地人,员工平均工资达6000元。2024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258亿元,有力带动砚山实现铝产业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52.7%,亮眼的产值夯实着各族群众幸福的底色。

这种以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打造就业创业平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深化各族群众互嵌发展,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生活像花儿一样美的鲜活实践,是云南深化经济互嵌、打造“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的生动写照。

平远镇田心社区居住着汉、回、壮、苗、彝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81%。社区人口1436户7633人,共有党员109名。长期以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三个离不开”思想逐步深入人心。2016年,田心社区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民族团结幸福路是田心社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改造前的民族团结幸福路道路狭窄、交通拥挤,排污、照明等设施不完善。改造后的民族团结幸福路满眼皆绿、步步皆景,群众在自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幸福感大大增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幸福路”。

田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以石榴元素为主题,把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建设中。主题广场建成后,田心社区及周边各族群众在一起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享“三区”建设成果,共享民族团结之福。这里也成为我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中增进文化认同的一个缩影。

砚山农商行民族团结金融服务站推出了“民族团结贷”系列创新产品,主要有50万元以内以信用贷款为主的民族团结幸福贷、民族团结致富贷、民族团结安居贷等,办理手续简便、期限合理、利率优惠,有效解决了民族地区群众日常生活消费、生产经营及建房资金需求,为推进平远片区“三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人保财险平远镇营业部为助力平远片区社会和谐发展,在全国首创推出“民族团结保”,针对平远地区的区域性、民族性特点,将家庭意外险、财产险和政府救助责任险进行了有效组合……

种种实践,都是砚山充分考虑各族群众的合理需求,用更加普惠的措施促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的有益探索。

一处处调研点无声地诉说着砚山县努力打造“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的生动实践。社区成为民族团结融合的着力点,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互嵌不断深化,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五个认同”不断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和和美美一家人”,这里成为云南省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的缩影。


群众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普林武/摄

交流座谈拓思路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生共融之地,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生动缩影,在互嵌共融方面也作了多种探索。

在当天下午的推进会上,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昭通市鲁甸县砚池街道、曲靖市麒麟区瑞东社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雨林古茶坊茶业有限公司5家单位就开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做了交流发言:

昆明市秉持“来到昆明就是一家人”理念,五维发力,不断拓展“和和美美一家人”的生动局面;

大理市深化“五个互嵌”,建设“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

鲁甸县砚池街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民族团结石榴籽“千房同膜 千子如一”;

曲靖市麒麟区南宁街道瑞东社区深耕细作“六微行动”,让“社区更和谐、家庭更美满、人生有盼头”的幸福生活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勐海雨林古茶坊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企业发展的主线,推动茶产业、茶企业、茶农互促融合,实现以“一片叶”富百姓、兴文化、美家园……

一段段各具新意的交流,展示的是云南把增进共同性作为根本方向贯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直以来,为了促进各民族共生共融,云南一直在努力:

——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旅居云南”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空间共聚,深化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格局。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0.05%提高到2024年的54.11%。

——通过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创新文化交流载体平台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互鉴交融。“十四五”以来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942个、精品项目127个,推出《澜沧水长》《宾弄赛嗨》等一批文化精品。

——通过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创业就业、强化协作帮扶、助力共事共荣,提升各民族经济相依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5年来累计实施8797个项目,带动17.9万名劳动力稳定就业,优势互补、同心共富的路径不断拓宽。

——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聚焦共建共享,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计划3年分批建设1000个互嵌式社区,力争将“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打造成为我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又一张“金字招牌”。

——通过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增强社会关爱保障,强化团结互助,凝聚各民族携手奋进的情感共识,不断系牢各民族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坚强纽带。

进入新时代,云南各族群众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共护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共守祖国疆土,全省涌现出郑家庄“七个民族一家亲”的互嵌共居典型,“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以及昆明小坝、楚雄栗子园、普洱倒生根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典范。

这些新范式不断深化云南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各族群众在坚守共同家园、共同身份、共同名字、共同梦想中,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云南样板。

为做好全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指示;要把握政策要求,守正创新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要凝聚共识形成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工作合力。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参加此次会议体会深、触动大、启发多。回到本单位后,一定会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将此次学到的“金点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新推出适合本地特色的工作方法,为做好相关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民族时报 incentive-icons
民族时报
《民族时报》网易官方账号
11953文章数 42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