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续写地质金色荣光

0
分享至



铭记历史



八十载沧桑巨变,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六十余年踏遍青山,地质报国初心如磐。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英雄地质队”之名,将抗战精神融入血脉,用金色答卷诠释使命担当,在祖国山河间敲响新时代的地质强音。

山河破碎时

地质报国火种不灭

当神州大地烽烟四起,山河破碎之际,中国地质先驱以罗盘为剑、草稿为盾,在硝烟中点燃了地质报国的星星之火。翁文灏先生于1937年疾呼,“我们很愿牺牲我所一切所有,争回我们的人格,保全我们的国体”,号召地质人集中力量寻找国家急需矿产;章鸿钊先生困居北平,面对日伪威逼利诱,宁折不屈,以“不信江山改,依旧好江山”的信念守节如玉,坚决不向侵略者低头;丁文江冒死勘探湖南煤矿,最终以身殉国。他们的足迹与热血,为民族存续点亮了希望之光。

这份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深深烙印在六队的基因中。1958年建队伊始,94名青年肩负“为国寻金”的使命挺进胶东深山,面对招远被日寇野蛮式开采千疮百孔的玲珑金矿田,他们以草帽为盔、以罗盘为剑,在荆棘中开辟新路。经过艰苦奋战,在濒临绝境的玲珑金矿田上相继发现48条含金石英矿脉,迈出了为新中国寻金探宝的第一步。1964年“九曲会战”中,700余名队员肩扛手抬,将数吨重的钻机运上海拔600米的山巅。寒风刺骨,钻探机械需50人合扛、80人拉绳,稍有不慎便机毁人亡,但队员们仅凭“国家需要”四个字,在牛棚为舍、门板为床的艰苦中奋战一年,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最终为新中国探获一座大金矿。

战火虽已远去,但英雄的血脉从未断绝。三山岛风雪中,张裕之前辈带病坚守野外一线,临终前仍念着“人不在野外怎么找矿”;焦家断裂带旁,李士先与队友们突破“大断裂带不储矿”的桎梏,用“焦家式”金矿找矿理论改写世界金矿史;更有年轻测量员汤光河,在牟平金牛山矿区井下测量时不幸遇难,607号钻机班长董奎胜去钻机接班时,掉进被大雪覆盖的井中不幸身亡……自六队建队以来,因公牺牲的队员就有53人。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的“英雄地质队”丰碑,正是抗战精神与地质报国初心的时代回响。

金色答卷里

赓续英雄赤子之心

六队的第一代队员中,有多人经受过战争的洗礼,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齐聚到六队这个大家庭,为六队注入了伟大抗战精神的“硬脊梁”,撑起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硬底座”。而这一切,皆始于抗战烽火中地质人“急就报告”的智慧与担当。为支撑抗战时的资源需求,地质先辈们以短小精悍的“地质简报”直击矿产要害,用“秘密参考资料”保护国家矿藏机密。这种“以科学报国、以生命守责”的信念,如不灭火种,跨越时空照亮六队的征程,让每一寸勘探足迹都成为对历史的致敬、对未来的承诺。

英雄地质队的地质报国史,就是一部地质工作者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爱国奉献史,一部地质工作者集智攻关、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史,一部地质工作者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艰苦奋斗史。六队人在跋山涉水的60余年间,累计探明黄金资源量2800余吨,约占全国已探明黄金总量的五分之一;从“焦家式”金矿理论创新,到新世纪深部找矿“五朵金花”次第绽放,六队打破理论束缚,以“攻深找盲”战略探获莱州纱岭389吨、水旺庄186吨等特大型金矿,使胶东地区跃居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

工作环境最低零下50摄氏度,项目施工海拔最高5200米,累计钻探进尺500余万米……从万山之祖昆仑之巅,到死亡之海罗布泊,从白雪皑皑的世界屋脊,到山高林密的云贵高原,六队人的脚步踏遍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地质报国的伟大实践。“世界上没有足赤的金,但六队人对党和国家忠诚的心却是足赤的。”无论时光如何变化,六队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始终如一。这种信仰跨越时空,激励着新一代地质队员沿着地质报国的方向永远向前。

殷殷嘱托中

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六队全体工作者的重要回信如春雷激荡:“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字字千钧,点燃六队人“找矿报国”的豪情。六队积极响应局党委“一个立足、三个面向”工作思路,立足胶东,不断加大对深部和海域的金矿找矿力度;走向省外,党员突击队奔赴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西部边远地区找矿一线;走出国门,服务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英雄地质队的旗帜插上非洲大地。

为解决束缚找矿的技术难题,六队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自筹资金开展课题研究40多项,还参与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六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带领团队立足莱州湾滨海地区金矿勘查,成功获批实施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地勘单位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实建强科创平台体系,引进一批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通过项目压担子、导师“传帮带”、人才工程培育等办法,自主培养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泰山学者、行业大国工匠等一批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形成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的局面。

今日的六队,既是“金山银山的勘探者”,更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将找矿突破与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在青藏高原开展地热资源调查,为清洁能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撑;组建沿黄九省(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联盟”,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勘查;积极推广绿色勘查技术,建立地质勘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制度”,将生态理念融入每一寸勘探足迹。民生领域更是彰显担当,为缺水山村打出一眼眼“民心井”,村民含泪赠送“心系百姓 排忧解难”锦旗;组建山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为一个个村庄开展土地整治,用地质智慧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废弃矿山修复,以实际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如丁正江所言:“我们要以‘英雄地质队’之名,既为祖国找大矿、找好矿,也为子孙后代守住碧水蓝天!”

以山河为证,向未来出征。八十年,抗战精神从未褪色;一甲子,地质报国历久弥新。站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三周年的历史节点,六队人以“热忱奔赴山海、忠诚熔铸金石”的姿态,回应时代的召唤。这支英雄的队伍誓言铿锵:以罗盘指引方向,让每一寸土地绽放金色希望;以热血书写忠诚,让抗战精神在山河间永续传扬!

来源:威海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威海晚报 incentive-icons
威海晚报
威海地区主流媒体
9641文章数 111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