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澳大利亚在对华问题上的动作有点“密集得不像样”。短短48小时内,又是在东京跟日本签声明“谈和平”,又是派军舰跑到台海搞穿越,嘴上喊着“稳定”,手里的军舰却直奔敏感海域。这种“嘴上一套,手上一套”的操作,让人忍不住想问: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说起来,这两天澳方的动作确实够“密集”,简直像是提前排练好的“三连击”。从东京的联合声明到台海的军舰穿越,每一步都踩着点,透着一股“急不可耐”的味道。这背后,与其说是澳方想在地区事务中“刷存在感”,不如说是阿尔巴尼斯政府在内外压力下的一场“豪赌”——赌美国会给更多好处,赌国内民众能接受这种“冒险”,但与此同时,焦虑也藏不住:万一玩脱了怎么办?
第一枪:东京签声明,话术跟着美国“抄作业”
9月5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东京搞了场“2+2”会谈,会后发了个联合声明。这份声明一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澳方的“对华话术”又升级了。
以前澳方提台海,多半是含糊其辞,说几句“希望和平稳定”就完事。这次不一样,声明直接把“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放到了显眼位置,还学着美国的腔调,强调“反对以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更有意思的是,声明里还把东海、南海问题跟所谓“对华关切”捆在一起,甚至点名要推进AUKUS(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第二支柱”的协作——简单说,就是要把军事合作和地区议题直接挂钩,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站队美国”。
这种话术上的“紧跟”,其实是澳方的老套路了。毕竟,在美国眼里,盟友的“忠诚度”很重要,而“嘴上喊得响”往往是第一步。但问题是,澳方这么卖力“抄作业”,美国真的会领情吗?还是说,这只是阿尔巴尼斯想给国内交代的“表面功夫”?
第二枪:南海练手,军舰早就“摩拳擦掌”
光说不练假把式,澳方显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东京声明前后,澳军已经在南海“提前热身”,为后面的动作铺路。
早在8月中旬,澳大利亚就和菲律宾搞了场叫“ALON 25”的联合演习,规模高达3600人。澳方直接把自家的“布里斯班”号驱逐舰、F/A-18F战斗机、P-8A反潜机都派了出来,又是练两栖登陆,又是搞海上实弹射击,甚至还拉上了美国和加拿大的部队一起行动。这场演习名义上是“加强澳菲防务合作”,实际上更像是在“排练”:怎么和盟友在南海协同作战,怎么把兵力从澳大利亚本土投送到西太平洋。
到了9月3日,也就是东京会谈前两天,澳、加、菲、美四国又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搞了次“多边海上协同活动”(MCA)。当时“布里斯班”号驱逐舰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城”号护卫舰就在参演名单里。这就有意思了:这两艘军舰刚在南海“练完手”,转头就把航线往北调,直奔台海——敢情南海演习就是为台海穿越“打前站”?
这种“步步为营”的操作,透着一股精心策划的味道。澳方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规划好了:先在南海和盟友“磨合”,再把军舰派到台海“秀肌肉”,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我听话,我给力!”
第三枪:穿越台海,敏感海域“硬碰硬”
9月6日,重头戏来了: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号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城”号,大摇大摆地从南往北穿越了台湾海峡。中国东部战区立刻回应: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严密戒备,还直接点明这是“挑衅行为,升高地区风险”。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外国军舰穿越台海也不是第一次,但澳加两艘军舰刚在南海和美国、菲律宾“协同”完,转头就来台海,时间点太刻意了。而且,澳方选的这艘“布里斯班”号也不简单——它是澳海军的主力驱逐舰,装备了“宙斯盾”系统,说白了就是“门面担当”。派这样的军舰来台海,就是想传递一个信号:澳军有能力在敏感海域“展示存在”。
不过,澳方可能忘了:中国东部战区的回应已经很明确了——“全程跟监、严密戒备”。这意思就是:你敢来,我就敢盯着你,别想耍花样。事实上,近年来外国军舰穿越台海,每次都会被解放军“全程围观”,澳方这次也不例外。这种“你演你的,我防我的”的局面,恰恰说明:澳方想靠几艘军舰就“吓住中国”,根本不现实。
阿尔巴尼斯的“豪赌”与“焦虑”:内外都是压力
看完这“三连击”,估计很多人会问:阿尔巴尼斯为啥非要在这时候“搞事情”?答案很简单:内外压力太大,他不得不赌一把。
先说“对外”:美国的脸色很重要。美国对美英澳日联盟(AUKUS)有点“不耐烦”了——特朗普团队上台后,就嚷嚷着要审查AUKUS项目,还放话要“以美国优先的成本效益原则复核”。说白了,就是嫌盟友出钱不够多、出力不够狠。澳方作为AUKUS的“小弟”,自然得赶紧表忠心,用军事行动证明“我有用”,免得美国哪天不高兴,把AUKUS的好处给“收回去”。
更麻烦的是,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关税政策也一直“飘忽不定”。澳方经济高度依赖资源出口,而美国又是重要市场。如果美国哪天突然加征关税,澳方经济肯定受不了。所以,阿尔巴尼斯想通过在台海、南海“站队美国”,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手下留情”——简单说,就是“用安全上的顺从,换经济上的好处”。
再说“对内”:澳国内对政府的“对华政策”一直有争议。有人觉得“跟太紧美国会得罪中国,影响贸易”,也有人觉得“不抱美国大腿,安全没保障”。阿尔巴尼斯政府夹在中间,需要用一些“强硬动作”来安抚国内的“鹰派”,告诉他们:“看,我们在安全上没躺平,我们敢跟中国‘叫板’。”
但问题是,这场“豪赌”风险不小。一方面,澳方越是紧跟美国,就越容易被绑上美国的“战车”,将来美国要是在台海、南海搞更大的动作,澳方是“跟还是不跟”?不跟,美国不高兴;跟了,可能直接得罪中国,影响经贸合作——要知道,中国可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每年几百亿的生意,真要是闹僵了,澳方扛得住吗?
另一方面,澳方和日本走得太近,也未必是好事。这次东京“2+2”会谈,澳日不仅谈军事合作,还说要把“布里斯班”号开到日本港口维护,搞所谓“后勤网络前置化”。这等于把澳军的“半个家”安在了第一岛链,将来要是地区局势紧张,澳军很可能被“拖下水”。阿尔巴尼斯可能觉得这是“聪明棋”,但仔细想想:把自己绑在别人的战车上,真的安全吗?
结语:豪赌背后,澳方的“算盘”能打响吗?
说到底,阿尔巴尼斯这两天的“三连击”,本质上是一场“讨好美国、安抚国内”的政治秀。通过在东京签声明、派军舰闯台海,他想告诉美国:“我是你最忠实的盟友”;告诉国内民众:“政府在保护国家安全”。但这场秀的代价,可能比他想象的要大。
中国有句老话:“玩火者必自焚”。澳方要是继续跟着美国在台海、南海“搞事情”,只会不断消耗中澳关系的信任基础,最终损害的还是澳大利亚自己的利益。毕竟,地区和平稳定才是大家的共同期待,靠“秀肌肉”、“搞对抗”来刷存在感,注定是行不通的。
阿尔巴尼斯的“豪赌”能不能赢,现在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焦虑解决不了问题,跟风更换不来尊重。澳大利亚要是真为自己好,不如多做点有利于地区和平的事,少跟着别人“起哄架秧子”——毕竟,军舰开得再远,也不如实实在在的合作来得靠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