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ine:你曾经提到过,在临床中还会遇到“类似外感”的现象。这究竟是近期的感冒?还是过去的未完成的斗争被重新激发的一种现象?
李辛:都有可能。我观察到很多“类似外感”的原因,并非近期的受寒或被感染,而是由于各种内外原因导致的“调整反应”,比如过食导致气机停滞,或肌腠内的湿寒外排,或是精神不安、心理压抑,或是水土不服……,这一类调整反应,从气机的角度来看,说明这个人正气尚可,所以能以开上焦表气的方式进行调整。
再有,慢性病的某个暂时的“阳性”阶段,邪气或深层瘀滞会从原本“封闭于内”的状态“动”而排出,也会出现“类似外感”的症状,这是好的现象,说明体内真气提升了,经络更通畅,邪气由里出表。
所以,不论是源于食物、思维,内部还是外部的原因,只要“第一个医生”被激活,且气机方向趋向于“表”,身体就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果趋向“里”,反应会复杂些,比如:腹泻;月经过多、色黑、血块、白带异常;便血、尿血……这是通过中焦和下焦排邪的反应。
传统中医认为,“感冒”可能是任何一种疾病的初始阶段,是表证。任何慢性疾病,也都有可能将邪正斗争由“里”推向“表”层,这叫作病势“由里出表”,是个好消息——深埋体内的邪气正在“由里出表”。
温病学派认为,当热邪已深入营分、血分的层面,可以用诸如青蒿、薄荷、苏叶等微辛疏透之品,帮助气机内外交通,让邪气有机会透到体表排出,这个原则叫“透热转气”。
由此看来,很多慢性病有时候出现“感冒”症状,有可能是在病势不明朗时出现的一个转机。中医调治的目标,是回到“常”的状态,这意味着人体内部的气机要与外界联通,开“表”可以是治疗的第一步;除非患者有严重的下焦或中焦亏虚;或中焦阻塞(此时宜用大黄、厚朴类往下开泄)。
所以,课本里列在“解表”类的药,并非只能用来发汗,治疗表邪,而是可以理解为“开表气”或者说“开上焦”,这往往是治疗大部分疾病的第一步。比如柴胡、荆芥、防风是其中的常用之品。历代有不少著述提到三焦辨证,指出“汗出正常”提示上焦是通畅的,若不畅,辛味药可以从表层入手运通三焦;“大便正常”说明中焦通畅,若不畅,苦味药可以降气导滞通便,这是从中焦入手来运通三焦;小便无异常,说明下焦气化正常,若不畅,可用淡渗以利小便,这是由下焦入手,来运转三焦(气分),因为三焦水道连接了体表和内部脏腑。在临床中,从哪一层打开,要取决于“第一个医生”所需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