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船东之一、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MOL)向印度媒体透露,该公司已开始与包括科钦船厂在内的印度船厂进行磋商,旨在实现船舶采购渠道多元化,拓展仅依赖中日韩三国的格局。此举契合印度政府推动造船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
根据已披露信息,过去三年间,商船三井致力于探索日本国内船厂的造船选择,但终究不敌其国内船厂产能不足的困境。
考虑到印度政府造船项目接近尾声且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以及科钦船厂与韩国最大船企HD现代旗下造船业务中间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达成的技术共享协议等合作,有报道称,商船三井正在与印度政府和科钦船厂就船舶建造事宜进行磋商。
为推动本国造船业发展,印度政府已制定详细计划开发三大造船集群,并正在积极与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达飞海运等航运公司商讨新项目。作为涉足印度造船业的第一步,西方集运巨头已就船舶维修项目展开磋商。
印度媒体《ETInfra》报道,商船三井印度公司南亚中东区域执行官Captain Anand Jayaraman表示:“初期阶段,商船三井计划向印度船厂订购MR型成品油轮等建造难度相对较低的简单船型,随后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的船型。”
Captain Anand Jayaraman透露,商船三井希望借此拓展除中国、韩国以及日本以外的造船国家。随着印度造船生态系统逐步成熟,商船三井还期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在印度建造乙烷运输船的目标。
数据显示,印度在全球造船业占比不足1%,而中国、韩国、日本分别占比达40%、30%、20%。从成本与交付周期来看,以成品油轮为例,印度造船成本相对较高,单船造价约7000万美元,交付周期为24个月;相比之下,中、韩两国单船造价仅5000万至5200万美元,交付周期为18个月。但业内人士认为,印度政府的政策支持有望弥补这一差距。
目前,商船三井运营着一支由935艘船组成的多元化船队,位列全球第二大航运公司,其船队中有13艘悬挂印度国旗,使该公司成为印度第四大航运企业。
就印度在全球战略中的定位,商船三井计划将印度作为替代性采购基地以实现供应链对冲。有媒体援引Captain Anand Jayaraman的话称,商船三井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印度第二大航运企业。而造船业务只是商船三井对印度整体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其余还包括铁路及其他物流业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