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这个人,在清朝康熙年间算得上是个风云人物。他出生在1635年,那时候还是天聪九年,正好是满洲人还没完全入关的时期。他的家族叶赫那拉氏,本来是海西女真叶赫部的首领后裔,祖父金台石当年带兵对抗努尔哈赤,结果败了,家族就归顺了清廷。父亲尼雅哈当了个佐领,地位不高不低。纳兰明珠小时候就进了宫,从侍卫干起,顺治末年升到内务府郎中,管点宫里的杂事。康熙登基后,他慢慢崭露头角,1664年当上内务府总管,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开销,这位置得是皇帝信得过的人才行。
康熙小时候面对四个辅臣,尤其是鳌拜那伙人把持朝政,纳兰明珠帮了不少忙。1669年,康熙除掉鳌拜,明珠出了力,之后升刑部尚书,管司法。1671年调兵部尚书,管军队。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前,明珠支持康熙撤藩,说不撤早晚出事。吴三桂他们果然反了,明珠帮着调度军务,1675年调吏部尚书,管官员任命。1677年当上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相当于宰相级别,权势大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参与修书,像《清世祖实录》《明史》什么的,都沾手。
明珠在位上干了不少实事。比如治河,他支持靳辅的方案,开渠引水,缓解黄河泛滥。1681年议剿台湾,他建议统一指挥,避免分兵。1682年随康熙巡视东北,帮着布置边防。1685年到1686年,对俄事务,明珠参与,帮着围攻雅克萨,推动尼布楚条约的谈判前期。这些事让他在康熙眼里有分量,但同时他也开始拉帮结派,收钱卖官。跟索额图对立,两人互相拆台,索额图家世好,是开国功臣索尼的儿子,康熙用他们俩平衡朝堂。
到1687年,事情开始变味。直隶巡抚于成龙密奏,说官位都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光了。康熙问高士奇为什么没人举报,高士奇说谁不怕死。1688年,郭琇上疏弹劾,明珠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康熙就革了他的大学士职,关起来审。官员们见风使舵,堆积罪证,康熙本想借此敲打纳兰家,打算秋后问斩。明珠听到风声,就安排人传话给家里,让妻子找人举报他有谋反意图。这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据说目的是把水搅浑。
为什么这么干呢?因为贪污罪是死罪,但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明珠知道康熙了解他,不会信他真反,这样就能证明先前指控是假的。康熙从小跟他熟,知道他贪点钱,但不会反朝廷。结果康熙查了,觉得证据有问题,就放了明珠,没杀头,但也不重用,授内大臣衔,让他闲着。1690年随军征噶尔丹,管后勤,立了点小功,但康熙没再提拔。明珠就这样过了二十年,1708年病死在北京,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去祭奠,享年74岁。
这个举报谋反的事,在网上流传挺广,好些文章都提,但查史书没明确记载。清史稿和康熙实录里,明珠下台就是因为弹劾贪腐,被革职后授内大臣,没说这层计谋。可能是野史或者后人添油加醋,但逻辑上说得通。康熙时期党争激烈,明珠和索额图斗得你死我活,康熙用他们制衡,不想一方独大。明珠这一招,如果真有,算得上政治智慧高明,避免了简单死刑,转而让皇帝亲自干预。
明珠不是什么正面典型。他贪腐严重,卖官收钱,败坏风气。康熙容忍他,是因为需要平衡,但最终还是敲打了他。明珠儿子纳兰性德有名,词写得好,但明珠本人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却也栽在权钱交易上。历史看,明珠对清朝贡献有,但负面影响也不小。撤三藩他支持对了,帮康熙稳固江山。对俄谈判,他参与了,保住东北边疆。治河支持靳辅,虽然后来靳辅下台,但当时缓解了水患。
康熙朝是清朝鼎盛期,明珠赶上好时候。从侍卫到大学士,靠能力爬上来,但权力大了就变味。索额图也一样,两人斗了十几年,康熙睁眼闭眼,因为没威胁皇权。但一牵扯太子继位,康熙就出手。太子胤礽是索额图外孙,明珠想扶长子胤褆,因为胤褆娶了他侄女。康熙最忌讳臣子插手家事,所以明珠先倒霉。
明珠下台后,生活低调,教子孙读书,管家族事。纳兰家本是贵族,但明珠一倒,影响力减弱。性德1685年就死了,明珠晚年挺孤单。1703年索额图也倒了,被康熙关死,明珠没卷进去。康熙晚年废太子,党争更乱,明珠已退休,没参与。
这个故事流传,可能是因为体现官场智慧。现实中,类似事不少,历史上臣子用极端方式自保。明珠这事真假难说,但反映康熙朝政治复杂。康熙聪明,用人平衡,避免明朝党争祸害。明珠算典型,成也权斗,败也权斗。
明珠不是英雄,也不是大奸。就是个现实官僚,干实事也捞好处。下台方式,如果真如传说,挺有心机。但史实上,就是弹劾革职,授闲职养老。康熙用人讲究,明珠没彻底倒,说明还有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