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说,房价下跌影响的不是有钱人,而是普通人,
因为,在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中,房地产仅占一部分。估计占比只有30% — 40% ;
但是房产在普通人整体财富中的占比却高达60% — 70%。
如果再把普通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特别没钱的低收入群体,一种是中产阶层,那么,显然房价下跌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产阶层,因为低收入群体本身资产就不多。
但是对于中国的中产阶层来说,房子本身在他的资产里边,占比极高,因为中产群体的这部分人在买房的时候,大多数是按揭的,这个比例约 70% 。
所以为啥这几年消费降级了?主要是因为中等收入群体,当房价下降,个人资产缩水,他们感觉到自己没钱了,就会抑制消费。
那么说到房价下降,究竟降到什么程度呢?
黄奇帆在之前一次演讲中说这样说的:“大家关心的就是房价。房价,总体上跌了40%-50%。2024年底指标还没出来,到11月份,全国的统计指标跟2020年的房价比,跌了40%。有的地方多一点,有的地方少一点等等。”
这个数据还是去年的数据,而今年呢?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中国百城新房均价为16910元/㎡,环比上涨0.20%;同比上涨2.73%。
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为13481元/㎡,环比下跌0.76%;同比下跌7.34%。
这些消息,无时无刻都刺激着想要买房的人,不买吧,可能错过这波低成本机会;买吧,又怕房价继续下跌,把自己晾在山顶上,不知何年何月能解套。
这种纠结不是个例,最近和银行信贷部的朋友聊天,他明显感觉到看房的人多了,但真正说敢取钱买房的人反而更谨慎了。
.01
这次专家们的看法出乎意料地一致
平时各大机构经常各说各的,但这回中金、中信建投、高盛这几家判断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止跌回稳就在眼前,但城市分化已成定局。
中金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类一线城市,预计2025年底前会企稳;杭州、成都这种强二线,得等到2026-2027年;而三四线城市,拐点还没看到。
中信建投认为2026年左右市场会好转,高盛则预测到2025年底前房价可能还会跌20%-25%,不过之后二手房市场会逐渐回暖
这些判断不是信口胡言。政策一出手,市场就有反应——比如北京五环外放开限购才一周,像“龙湖观萃”这样的楼盘看房量就涨了35%,成交量直接翻倍。
.02
楼市已经分成“两个世界”
一线核心地段,和三四线远郊楼盘,简直就成了“两个世界”,北京五环外还有人抢着交钱买房,而惠州的海景房跌到15万一套也卖不掉。当年马云说“房价如葱”,在某些地方已经成了现实。
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库存7.5亿㎡,其中70%都在三四线城市。这些房子去化周期普遍18个月起,一线城市核心区只需要半年多。
最近出台的政策也在分化:北京只放开五环外,五环内照样限购;上海放宽了非户籍门槛但没有取消;杭州、成都这类城市则全面放开。
为什么北京先放开五环外?因为那里新房库存占全市81.4%,再不放开,压力太大。
.03
是时候做好两个准备了
1. 买房要看城市,别再信“房价普涨”
如果你在一线或强二线城市,又是刚需,如今购房成本便宜,倒是一个不错的入场机会。但一定要理性:尽量买现房,月供别超过家庭收入的三成,重点看核心区、地铁附近的次新房。
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且持有多套房产,建议优化手里的资产。保留核心地段优质房,其他郊区房、劣质房,该止损止损。
2. 重新理解房子的价值,从资产到住所
以后买房,就别想着“将来一定会升值”。政策方向已经很明确:核心地段的房子还能抗通胀,比如北京五环内的学区房、上海内环的次新房;其它大多数房子,以后跟车没啥区别,都是消费品,买了就是拿来住的。
楼市走到今天,输赢早已不在房子本身。北京一位做了二十年政策研究的老先生说得实在:“以后房子值不值,就看它能不能旺人——住得舒服、孩子上学近、上班通勤短,就是好房子。”
另外提醒一句:政策可以托住市场的大底,但每个人的选择,还得自己把握。看清城市之间的差异,接受房子慢慢回归居住的本质——这才是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