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科学饮水的3个层次帮你找到答案 早上拉开冰箱拿水,你会不会盯着“纯净水”“天然水”的标签犹豫——**越纯净的水,真的越健康吗?** 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在《健康喝水必修课》(新华网联合中国生产力学会水与健康委员会推出)里的“饮水三层论”,或许能帮我们理清真相。
### 一、权威科普:饮水的3个层次,从“安全”到“健康” 王浩院士从专业角度把饮水需求分成了**三个递进层次**: 1. **第一层:安全的水**——这是底线。比如经过消毒的自来水、过滤后的纯净水,能避免细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防止“喝坏肚子”; 2. **第二层:健康的水**——这是长期需求。这类水要含有**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镁、钾),像取自千岛湖等一类水源地的天然水,保留了原水中的离子态矿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 **第三层:功能的水**——这是升级需求。比如具有抗氧化、调节代谢的水,适合特定人群,但对普通人来说,“健康的水”已经足够。
### 二、为什么说“饮用水不是越纯净越好”? 纯净水的核心优势是“干净”——通过反渗透等技术去除了所有杂质,但**同时也去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王浩院士提醒:“一些国家用海水淡化的纯净水长期供居民饮用,结果导致人群血镁含量过低,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矿物质其实不够**。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在节目里提到:“中国营养协会调查显示,很多人的膳食结构不均衡,牛奶、蔬菜、坚果等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吃不够,处于‘隐性饥饿’状态。”这时候,水就是补充矿物质的重要渠道——而纯净水完全帮不上忙。
### 三、长期该喝什么水?优先选“保留矿物质的水”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沈立荣给出了**日常饮水的优先级建议**: - **首选1:烧开的白开水**——经济安全,保留了自来水的天然矿物质(只要符合国家水质标准); - **首选2:天然水/矿泉水**——取自一类水源地(如千岛湖),经过最小限度处理,保留了原水中的钙、镁等矿物,离子态结构更易被人体吸收; - **可以喝但不建议长期喝:纯净水**——适合**应急场景**(比如旅行时自来水水质差、灾区供水不安全),但别当日常饮水。
### 四、关键结论:不是“越纯净越好”,而是“选对适合长期喝的水” 总结下来,“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的答案很明确:**不是**。真正的“好水”,是**安全+健康**的组合——既没有有害物质,又能补充矿物质。 对普通人来说,日常喝烧开的白开水或符合一类水源地标准的天然水,就能满足“补水+补矿物”的双重需求;如果条件允许,选含有天然矿物质的水,更能帮我们补上“食物里缺的那口矿”。
### 最后提醒:喝水的习惯比“选什么水”更重要 王浩院士特别强调:“不管选什么水,**少量多次、不渴就喝**的习惯更关键。”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每天分8-10次喝够1500-2000ml,才能真正维持身体的水分和矿物质平衡。 科学饮水的核心,从来不是“追求极致纯净”,而是“选对适合长期喝的水”——含有天然矿物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才能真正帮我们“喝出健康”。 你平时喝的是哪种水?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