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古中国2》的作者翟德芳基于自己的考古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文物知识,行走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不仅准确解读了考古发现背后的历史信息,还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将这些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普通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内容,并根据现场对于一些疑点和争议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中还提供了详细的访古路线图,可供读者按图索骥。
《寻迹古中国2》,翟德芳 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内文选读:
青铜之冠:秦始皇陵铜车马
1978年6月,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发掘出土。这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构件基本齐全。
前面的1号车驾四匹铜马,车舆平面呈横长方形,前边两角呈弧形,舆宽74厘米,进深48.5厘米。车輢(车箱两旁人可以倚靠的木板)较低,四面敞露,车舆内竖立铜伞,伞下一立姿御官俑,配有铜弩、铜盾、铜箭镞等兵器。此车名立车,又名高车。它虽有伞盖,但四周敞露,又配有兵器,实质上应算兵车。
秦始皇陵铜车马1号车
2号车为古代的安车,长逾3米、高逾1米,单辕双轭四马。车舆分前后两室,御官俑头戴双卷尾冠、身穿长襦、腰佩短剑,跽坐于前室,手中握辔。后室是主舆,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四周屏蔽,后边留门,门上装有可开闭的门板;前部和左右两侧开窗,前窗装有能够向上掀起的菱格形镂空窗扇,左右窗则以夹心的方式安装着可推拉的菱格形镂空窗板。舆室顶部罩椭圆形的穹窿式篷盖。舆底铺绘满几何纹的铜板,象征茵垫。车舆内外遍施精美纹饰,其中舆室内和车盖以夔龙与凤鸟纹为主,舆的周边及前室的内外则饰以流云纹、几何纹等纹饰。在秦代,这种安车又称辒辌车,秦始皇出巡时乘坐的就是这种车。
秦始皇陵铜车马2号车
这两套铜车马结构复杂,细节表现清晰、逼真,冶金铸造技术高超卓绝。车马、驭手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准确,生动传神。最重要的是,其驾具、马饰完整,系驾关系清楚,彩绘与浮雕结合,很好地表现出了马车不同部位原本的材质、构造和面貌。车马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铜马穿金戴银,金银项圈、金当卢、金银泡等金银饰件约占零件总数的一半,使得整套车马显得雍容华贵。
秦铜车马在铸造方面,使用了多范合铸法、红套铸法、接铸、嵌铸、包铸等;在连接方面,采用了套接、铆接、焊接、扣结、子母口对接、合铰链接、链环链接等;在模拟塑形表现方面,使用了圆雕、浮雕、錾刻、琢磨、冲凿,以及涂色、彩绘等手段,其水准不亚于现代复杂的机械制造工艺。
秦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对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它们的出土,不仅可令研究者进一步了解秦代卤簿制度和古代车马陪葬制度,更可以使人们了解古代车制特别是战车的系驾方式。笔者自己观看这两辆马车之后,就对其中的武器配置与使用方式、服马(中间扛起车辕的两匹马)的系驾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近又看到新的消息,在秦陵陵园西侧又发现9座高等级陪葬墓,正在发掘的1号墓出土了四轮独輈车。这种四轮车据分析可能是下葬时运输棺柩所用的,尽管如此,因为它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四轮车出土品,为我们了解秦代的交通工具和战争装备提供了重要线索,可称弥足珍贵。与这辆车一同出土的,还有双辕木车、羊车,以及金银驼俑、舞袖俑、吹奏俑、百戏俑、玉器、铜器等,可以推测此墓的主人应是很高级别的人物。
原标题:《快看,秦始皇出巡时乘坐的就是这种车!》
栏目主编:朱自奋
来源:作者:文汇报 袁琭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