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水稻迎来收获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第六管理区提前半个月启动割晒作业准备,工作人员全员下地测水分、检修保养设备、种植户学习分段收获技术……一系列“前置动作”正有序推进,为即将到来的割晒作业打好基础。
割晒作业的关键是“看水行事”,水分太高易发霉,太低掉粒多,管理区今年制定了严格的测水标准:当稻谷水分降至20%-22%时启动割晒,平铺田间自然晾晒5-7天,待水分降至14.5%左右再用拾禾机脱粒。为此,管理区工作人员每天分组下地,每50亩设2个监测点检测水分,误差控制在±0.5%以内。截至目前,管理区已完成60%地块的水分检测工作。
据了解,第六管理区已完成测水标准制定、农机检修、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待大部分地块水分降至20%-22%的割晒标准后,将立即启动作业,保证“精准测水+分段收获”落地见效,预计今年能减少落粒损耗2.5个百分点,带动种植户亩均增收50元以上。
文图 / 李春雷
编辑 / 李妃妃
一审 / 贾 微
二审 / 李妃妃
三审 / 孙桂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