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张雪峰何许人也,“考研名师”网红。第一次看到他在短视频中出镜,即是给一众考研学子打激血。
其经典演说镜头就是抻长脖子、歇斯底理、面红耳赤、唾沫横飞,扯嗓子喊出一些雷人的语录,顺便再带上一些“老子、他妈的”粗口,让人感觉他似乎很性情、真诚。
靠着炒作"二本学生要不要考研""普通家庭别学金融"这类话题出圈,后来干脆把高考志愿填报做成了一门火爆的生意——毕竟精准拿捏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可比老老实实讲课来钱快多了。
你别说这一套在时下还挺吃香,不少对前途充满焦虑的年轻学子、家长搭上了张雪峰疯狂卖课的列车。
张雪峰出的课必须买,张雪峰的高考志愿填报必须选!
二
这位"人间清醒"的代表人物,最近又因为一句"如果枪响那一刻,我捐五千万,整体一个亿,公司账上永远有这笔钱"再次冲上热搜。
这话听着确实豪气干云,爱国情怀拉满。
但凡过一过脑子,这哥们跟小时候经常忽悠我零食吃的狗蛋有啥区别:“等我有钱了,把村口小卖部包下来让你吃个够,不过这次先吃你的”
与狗蛋一别30多年,直至今日还没能吃上他一口饭。
张雪峰说这话时貌似有些冲动,满腔的爱国情怀,真诚流露有感而发,其实仔细推敲则是全盘滴水不漏,如意算盘打得山响。
捐款这事首先一个大前提,等“枪响起来”,再怎么怎么样。
这枪要是一辈子不响,我这钱就稳稳当当。
即便真要是有了枪响这回子事,那时候舆论都在关心大局势,谁还会记得一个小人的戏谑之言呢?
枪响了,我就不捐,你能咋滴我?
枪毙我?或者拿着视频到法院要求强制执行我?
那都没有法律依据。
三个字:没奈何。
我的钱还是我的钱,就是图一口嗨能咋滴。
三
反正吹牛13也不用上税,不捐也不影响征信,嘴炮打得响,还能收割一波无脑粉丝的流量。
毕竟很多家长关于名师的选择不是基于人品,而是基于热度。
打开网络,铺天盖地都是张某某,那我肯定选他啊。
其实真要表达爱国心,现在就有大把机会:希望工程里盼着读书的孩子、四川大凉山吃米饭都觉得奢侈的村民、医院里怀抱重病婴孩的贫穷夫妇……这些现实中的苦难,哪一样不值得真金白银去支援?偏偏要等"枪响"才表演慷慨?这剧本写得比抗日神剧还玄幻。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另一位"口号表演艺术家"司马南,常年把反美爱国喊得震天响,结果网友一扒,发现人家在美国买房置业、老婆孩子常住那边,自己还时不时飞过去度个假。好家伙,合着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越来越发现,司马南和张雪峰有了很多共同之处。“一个住在美国反美国,一个喊着捐钱却捂紧了钱袋子”。
这类操作看多了,大家也渐渐悟了:原来爱国在某些人那儿,就像是一门"情绪生意"。
话说得越狠,人设越鲜明,流量就越稳。
本质上都是精准踩中大众情绪点的流量算计。
把爱国当成生意经营的人,说到底只是在消费公众的情感。
真正该鼓励的,是那种不必张扬、却始终如一的行动派——不喊口号,只做实事;不等"枪响",只因心热。毕竟,真正的爱国者从来不会把"爱国"挂在嘴上当人设。
四
我国两岸统一的政策核心是坚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基本方针,也最有利于两岸同胞的福祉。
两岸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儿女,为何非要动刀动枪呢?
那些动辄煽动民众情绪,与我国统一政策背道而驰,妄图离间两岸人民的感情的人,非坏即蠢!
张雪峰既然满腔热情认捐5000万,咱也不要妄自揣测别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建议张雪峰将认捐的5000万——1亿元存入第三方信托账户,由非第三方对资金进行监管,以特定条件触发自动划拨入国防专用账政账户。
张老师,您同意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