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广州举办的“南山科普会”,吸引了不少关注。
最让人感慨的,是钟南山院士的亮相。大家都注意到,他一下子显得苍老了许多:身子明显佝偻,走路有些弯腰驼背,气质里透出难掩的老态。
毕竟,他已经90岁了。
两年前,人们对钟南山的印象还是“身材挺拔、精神矍铄”。尤其是在疫情时期,他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坐在发布会上、站在医院里,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如今再见,难免会觉得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但换个角度看,能活到90岁,还能出来参加会议、还能讲话、还能为社会发声,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和价值。
相比同龄人,钟院士依然算得上“精神头很好”的那类人。
和钟南山一同出现的,还有李兰娟院士。
她今年78岁。她的状态和气质,依旧干练大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对于一个长期在医学一线打拼的人来说,这种状态不容易。她也是在疫情期间广受公众关注的“明星医生”,敢讲、敢担当,很多建议和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其实他们作为医生,也跟普通人一样,会衰老,会疲倦。只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所以被更多人记住,被寄予厚望。
这次南山科普会,还有另一位重量级嘉宾,高福院士。和钟南山、李兰娟相比,他近几年公开露面的机会不多。这次能到场做报告,说明他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
很多人对高福的印象,还停留在疫情初期他频频接受采访的时候。此后,他相对低调,更多时间沉浸在科研领域。
这次出现,算是一种“重新亮相”,也算是让外界看到了他仍然活跃在学术一线。
钟南山、李兰娟、高福,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医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也都在近几年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被全国甚至全世界关注。
他们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象征意义”: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实验室里的冷冰冰研究,它和社会、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医生的专业精神、他们的健康状况,甚至他们的衰老变化,都会牵动公众的情绪。
当我们看到钟南山弯腰驼背的时候,不只是为他感叹“岁月不饶人”,更多的是意识到:医学需要一代代接力。老一代科学家慢慢老去,新一代医生、科研人员必须接过接力棒。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对这几位院士最大的期待,其实已经不是他们还能“冲锋陷阵”,而是他们能安享晚年。
一个90岁的老人,本该在家里含饴弄孙,却依然站在科普舞台上,这是难能可贵的责任感,但也让人心疼。
所以,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要把这种敬意转化为支持年轻医生成长的动力。中国有着庞大的医疗需求,医学的发展不能只靠几位“国士”,而应该靠整个体系、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看着钟南山、李兰娟、高福三位院士同台,一方面让人感慨“岁月催人老”,另一方面也让人安心:医学界始终有人在坚守。
医者亦凡人,他们会衰老,会疲惫,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与贡献,却会长久影响中国医学的发展。
我们能做的,就是送上最真诚的祝福,愿他们晚年健康、家庭幸福。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让中国医学的未来更加光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