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笔直言/文
一边晒月亮,一边怕月亮”—— 这届网友看个血月也太分裂了!有人扛着相机蹲点两小时,就为拍张 “宇宙级壁纸”;有人刷到红月亮照片,反手就转发 “血月不吉,快转发避灾”。同样一轮红月亮,怎么有人看的是浪漫,有人看的是 “灾祸预警”?
时隔三年的 “血月” 盛宴,为何一半是星辰大海的向往,一半是封建迷信的阴霾?答案藏在 “科学认知” 与 “认知盲区” 的鸿沟里,这场天文奇观,也因此俨然成了科学与愚昧的正面战场。
实际上,“血月”不仅不可怕,而且成因超浪漫。太阳光穿透地球大气层时,短波蓝光被散射殆尽,长波红光 “突围” 后倾泻月面,这与雨后彩虹的形成原理如出一辙,纯属物理现象。那些 “血月致头痛、引灾难” 的说法,既无权威科研支撑,更与 “人体健康取决于遗传、作息、环境” 的医学常识相悖,不过是古人对未知的恐惧包装成的 “现代迷信”。
从 “天狗食日” 的古代恐慌,到 “血月招灾” 的当下流言,人类对特殊天象的迷信执念从未消散。科学蒙昧时用神话解释未知尚可理解,但在航天探测器已登陆月球、天文知识触手可及的今天,这类传言仍有市场,本质是科学素养的 “局部缺位”。
当然换个角度,这次“血月”也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契机。此次《人民日报》等媒体提前发布月全食预报,便是以权威声音对冲谣言的范例。对普通人而言,遇此类说法更需提高辨别力,多问 “有科学根据吗”,少转发无据传言 —— 谣言扩散越广,对社会理性的伤害越深。
天文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人类不断破除迷信、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每一次特殊天象的出现,都应该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契机,而不是散播迷信的舞台。期待这次月全食观测能够成为一场科普盛宴,让更多人感受到宇宙之美和科学之魅。
“红月亮” 是大自然的视觉盛宴,我们当以敬畏之心欣赏,而非被迷信裹挟。有关方面需及时科普、破除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每个人也应主动用理性过滤杂音。唯有如此,天象奇观才能真正成为连接大众与科学的纽带,推动社会向更理性、文明的方向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