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17日,陕西西安一个普通家庭出了大变故,两岁八个月的男孩毛寅突然失踪了。那时候他爸毛振平从幼儿园接他回家,半路孩子要喝水,水杯空了,就进朋友开的酒店借水,把孩子搁大厅沙发上,结果几分钟工夫孩子就不见了。警方后来认定这是拐卖案,拐卖分子瞄准机会下手,把孩子抱走卖到外地去了。毛寅小名嘉嘉,出生于1986年2月23日,长得白白胖胖,脑后有个小旋儿,这是后来寻人启事上反复提到的特征。家里本来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李静芝和毛振平夫妻俩都是上班族,儿子是他们的心头肉,谁想到这一丢就是32年。
李静芝那时候在外地出差,接到电话整个人都懵了,赶紧赶回家就开始到处找。她拉着丈夫满街贴启事,问邻居,跑酒店查监控,那年代没现在这么多摄像头,线索少得可怜。警方立案调查,走访周边群众,去火车站查可疑人员,还跨省追查到安徽、山东、山西等地,但拐卖链条复杂,拐卖者藏得深,几年下来没啥进展。夫妻俩起初齐心协力,印了成千上万份启事,分发到全国各地,李静芝辞了工作,全身心扑在寻子上。日子一天天过去,找不着孩子,家里气氛越来越沉重,夫妻间开始吵架,毛振平觉得生活得往前走,李静芝却放不下,两人关系裂痕越来越大,最后在1990年代初离婚了。离婚后,毛振平重组家庭,李静芝一个人扛着,继续找儿子。她不找新伴侣,就觉得儿子是她活着的唯一动力。
寻子路走得特别苦,李静芝从陕西起步,逐步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份。她坐火车、汽车,长途跋涉,去偏远乡村核实线索。有时候听说哪有流浪小孩,她就立刻动身,带上照片比对,结果往往是空欢喜一场。过程中,她遇到不少骗子,有人打电话说知道孩子下落,要钱才给线索,她汇过去钱,人就没影了。还有些拐卖中介,明里暗里阻挠,警方破案时发现这些人是惯犯,专盯弱势家庭下手。李静芝不气馁,她开始联系其他失子家庭,大家互相交换信息,抱团取暖。2007年,她加入“宝贝回家”志愿者组织,这个组织是张宝艳创办的,专帮被拐儿童回家。李静芝在里面当骨干,组织家长互助小组,教大家怎么用DNA比对,怎么上网发帖求助。她自己邮寄了10多万份启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这32年里,李静芝帮了29个家庭找回孩子。她不光找自己儿子,还帮别人核实线索,上门采血做鉴定。有些孩子被拐到农村,养父母买来当劳动力,她去劝说,协调警方介入,确保孩子平安回家。这些事儿让她看到拐卖的危害多大,很多孩子从小受苦,身份不明,长大后心理有阴影。拐卖者呢,大多是求财心切的人贩子,他们不顾别人家庭破碎,就为那点钱,把孩子当货物倒手。
警方统计,1980年代到1990年代拐卖儿童案高发,陕西等地是重灾区,李静芝的案子就是典型。寻子过程中,她上过好几档电视节目,比如《等着我》,每次讲起儿子失踪细节,她都控制不住情绪,但她坚持把信息说清楚,呼吁观众帮忙。节目播出后,收到过几十条线索,她一条条跟进,有时候跨省跑好几天,结果不对就继续。
时间拉到2010年代,科技帮了大忙。公安部建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李静芝早早录入自己和前夫的样本。警方用这个人脸识别技术,模拟毛寅成年后的样子,发到网上比对。拐卖案侦破难,就因为孩子小时候模样变了,长大后不记得事了。毛寅被拐后,卖到陕西另一个地方,养父母给他改名顾宁宁,对他还算不错,当亲生儿子养。他上学、工作,娶妻生子,全然不知自己身世。养父母知道他来路不正,但没告诉他,可能是怕事儿闹大。2020年4月底,警方DNA比对成功,确认顾宁宁就是毛寅。5月18日,在西安市公安局认亲现场,李静芝和毛振平见到儿子。毛寅34岁了,普通上班族,家庭稳定。他一见生母,就说早就在电视上见过她,那时候看《等着我》节目,被寻子故事感动,觉得那小孩照片有点眼熟,但没想到是自己。
重逢那天,全家都激动,李静芝给儿子看小时候照片,毛寅给父母带了礼物,银手镯和戒指。警方主持仪式,确认身份后,大家合影留念。这事儿传开,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李静芝成了“打拐妈妈”的代表。她寻子成功,不是运气,全靠坚持和警方努力。拐卖者到现在也没抓到,警方说案子时效长,证据难找,但他们没放弃,继续追查类似团伙。重逢后,毛寅没抛弃养父母,他两边跑,陪生父母聊天,也照顾养母。养父母年纪大了,他考虑接他们到西安住。李静芝继续做志愿者,帮更多家庭,她说找回儿子是第30个,之前29个是别人家的,现在轮到自己了。
这个故事让人想深一层,拐卖儿童不光毁一个家庭,还影响社会。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上万起拐卖案,虽然现在打击力度大,但遗留问题多。像李静芝这样的家长,很多人找了几十年没结果,身体垮了,精神也受折磨。她寻子路上,吃住不成样,省吃俭用,就为多跑几个地方。离婚后,她一个人住小屋,靠养老金和捐助过日子,没啥享受。毛振平离婚后有新家庭,但也一直惦记儿子,重逢时他也来了,表达愧疚。儿子毛寅适应得快,他说小时候没记忆,但现在知道真相,打算多孝顺两边老人。
从这个案子看,打拐需要全社会参与。家长得提高警惕,别让孩子单独待着,尤其是公共场合。警方推动DNA库建设,现在全国覆盖率高,很多老案子翻盘。志愿者组织像“宝贝回家”,注册会员几十万,大家上网发帖,线下采血,帮了无数人。李静芝在组织里分享经验,教新人怎么避开骗局,怎么跟警方配合。她还去学校讲座,告诉年轻人防范意识重要。拐卖分子多是农村闲散人员或团伙,他们抓小孩卖钱,价格几千到几万不等,买主多是无后家庭,但这违法,害人害己。
到2025年,这事儿过去5年了,李静芝还活跃在打拐一线,组织活动,帮新案子。警方破获更多团伙,救出上千孩子。社会关注度高,明星捐款支持志愿者。逻辑上,预防胜于治疗,加强户籍管理,严查中介,就能少些悲剧。接地气讲,生活中多帮人一把,像李静芝那样,积德行善,总有回报。她的坚持,感染很多人,寻子家长群越来越大,大家互相支持,不孤单。
总的来说,这个案子是拐卖儿童的缩影,提醒大家警钟长鸣。李静芝的经历,证明希望总在,坚持就能见曙光。儿子那句“我早见过你”,源于电视节目,巧合中带必然,因为她曝光多,儿子无意中看到,却没联想到自己。重逢后,一切步入正轨,家庭和睦,社会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