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挤进英国那些QS排名前100的名校,就等于稳拿学位、前途光明了,但现实却啪啪打脸。
比如伦敦国王学院(KCL)和曼彻斯特大学这样的学校,每年都有一批中国学生因为挂科、劝退或学业压力不得不提前打包回国,有人甚至自嘲“留学留了个寂寞”
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单单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也跟学校制度、文化差异和申请盲目性有关。
![]()
英国最愿淘汰中国留学生名校榜,背后原因让人惊叹,不止我们卷!
KCL和曼大这些学校名气大、门槛高,进门不容易,但毕业更难。它们实行的是“严进严出”的政策,挂科率居高不下,尤其在一些热门专业像经济、数学、传媒等,考试和论文要求极为严格。
有学生提到,在KCL数学系,期末一道大题没做好就可能直接挂掉整门课,甚至面临劝退。曼大理工科方向的学生也常抱怨导师指导不足,连推荐信都难拿到。
![]()
这些问题导致不少中国学生成了英国名校里退学率较高的群体之一。其实很多学生和家长在申请时过于看重学校的QS排名,觉得只要进了名校就是成功了,却完全没考虑专业是否匹配、教学模式是否适应。
英国大学强调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作业量大且要求原创,小组讨论和论文写作都是常规操作,而这恰恰是国内教育体系中较少训练的。
习惯了应试和刷题的学生突然面对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加上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不少学生即使在国内成绩优秀,过来后也会感到压力巨大,跟不上进度。
![]()
另一方面,英国部分名校近年来扩招国际生,尤其是中国学生,但师资和配套资源并没有同步跟上。
大班教学的情况下,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有些课程挂科率惊人,补考机会又有限。如果多次补考不过,学校可能会直接劝退,同时取消签证,这意味着学生只能提前结束留学计划。
勉强读完也得不到认证!
有些学生虽然勉强读完,却因为最终证书不被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回国找工作、特别是考公考编都会遇到麻烦。
![]()
家长花了大价钱送孩子出国,本以为能“镀金”归来,结果可能连学历都得不到官方认可,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留学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面对高强度的学业要求、孤独感以及频繁的申诉和转学压力,很多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名校光环”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心理消耗,甚至有人调侃说留学的真实体验是“熬夜秃头写论文,申诉转学两手抓”。
![]()
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学生和前赴后继地冲击这些名校, partly because社会和家庭对“名校出身”的过度推崇,使得很多人忽视了匹配度和个人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其实留学真不是光看排名就行的事,选择合适的学校、专业,提前了解教学模式和文化环境,甚至评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比一味冲名校来得实在。
毕竟教育是为了个人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一个虚名挤破头,最后却可能收获一场空。有人说这种“严进严出”的模式才能培养真正的精英,但也有很多人觉得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合理支持,而不是单纯用高淘汰率来体现所谓的“高水平”。
![]()
笔者寄语:
拼尽全力冲进名校却可能面临退学风险,值不值得?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留学的选择需要更加理性,更多了解,更少盲目。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