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四一
常闻国大臣,朱紫簪zān缨禄。
富贵百千般,贪荣不知辱。
奴马满宅舍,金银盈帑tǎng 屋。
痴福暂时扶,埋头作地狱。
忽死万事休,男女当头哭。
不知有祸殃,前路何疾速。
家破冷飕飕,食无一粒粟。
冻饿苦凄凄,良由不觉触。
常听说朝中的大臣们,头戴朱紫官帽,身佩系着官印的丝带,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富贵的形式有千百种,他们却只贪图虚荣,不知羞耻。家中的奴仆和马匹挤满了宅院房舍,金银财宝装满了国库般的库房。
这种愚昧的福气只是暂时支撑,实则是埋头走向地狱。突然死去后,世间万事皆休,家中男女老少在灵前痛哭。他们生前不知自己已埋下祸根,死亡的前路来得如此迅速。最终家道败落,一片凄凉,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在寒冷与饥饿中苦苦挣扎,这实在是由于他们生前从未反思自己的过错。
这是一篇劝诫文,写人性中的贪与痴。
寒山子看着是骂“朱紫大臣”,以及那些“奴马满宅舍”的权贵的,其实所刺的还是凡人藏在心里的“贪”与“痴”。我们读这首诗,读的其实是我们内在的执念——平常人的贪,未必是金银盈屋,可能是多赚一点加班费时的熬夜晚睡,是为孩子抢学区房时的焦头烂额,是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的片刻沉迷;平常人的痴,也未必是“贪荣不知辱”,可能是总觉得“再等等就好了”(等升职、等孩子长大、等攒够钱),把日子活成“暂时的将就”,却忘了问自己“这真的是想要的吗”。
寒山子说权贵是“痴福暂时扶,埋头作地狱”,“贪”是想抓住更多“有”,“痴”是以为抓住的“有”能永远靠得住。就像有人囤满了换季的衣服,却总觉得少一件;有人书籍满书架了,还是买买买——我们和诗里的大臣,不过是在不同的“账本”上算账,他算的是帑屋的金银,我们算的是生活的“性价比”,可本质上,都是被“想要更多”的执念牵着走,忘了抬头看看日子本身。
而“觉”与“醒”,恰恰是从“算账”转向“看路”。
第一步:“觉”——看见自己的“贪痴”。
“不觉触”是寒山子点出的病根。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贪”会累、“痴”会迷,而是习惯了“当局者迷”。比如明知熬夜伤身体,却总说“刷要这个视频就睡”;明知攀比没用,却忍不住盯着邻居的新车。“觉”就是停下来问一句:“我现在抓着的,真的是‘需要’,还是‘想要’?”就像诗里的大臣若能早一点“觉”,看见金银堆里藏的不是福,是“前路何疾速”的祸,或许就不会“埋头作地狱”。对我们来说,“觉”不必是大彻大悟,可能只是睡前放下手机时的一秒清醒:“原来我又刷了两个小时,其实没那么多‘必须看’的内容。”
第二步:“醒”——放下“执念”,活在“当下”
“醒”是比“觉”更实的行动:知道熬夜不好,就把手机放在客厅;知道攀比没用,就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小日子。寒山子说“忽死万事休”,不是吓我们“死了什么都没了”,而是劝我们“活着的时候别白活”——别把日子耗在“贪更多”的焦虑里,也别把希望都押在“以后会好”的痴想里。就像诗里“家破冷飕飕”的结局,不是“富贵”本身的错,是“贪荣不知辱”的执念把“富贵”变成了枷锁。对平常人来说,“醒”就是明白:日子不是攒出来的“数字”,是吃的每一口饭、陪家人的每一刻的正念生活——这些“抓不住”的当下,正念的当下才是比“金银盈屋”更实在的“福”。
第三步:“精进”——在“放下”里找“向上”
“觉、醒”不是躺平,不是说“不贪就什么都不要了”,而是换一种活法:从“求外在的多”,转向“求内心的安”。就像有人不再拼着升职加薪熬夜,而是把时间用来学一门喜欢的艺术,这不是“不精进”,是把“精进”从“赚更多钱”转向“活更开心”;有人不再逼孩子考第一,而是陪他读读书、跑跑步,这不是“不负责”,是把“执念”从“面子”转向“孩子的踏实”,“生命的充实”。寒山子的“突围之路”,是让我们在生活里“不埋头”——不埋头于贪痴的迷局,抬头看看天,想想自己真正要什么,然后一步一步,把日子过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眼里该有的样子”。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寒山之心,澄明知心也,我们读寒山,读的是这个。
寒山子骂的不是富贵,是“被富贵困住的人”;劝的也不是贫穷,是“不被执念绑住的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从“贪、痴”到“觉、醒”,是学会在“想要”的时候停一停,在“赶路”的时候歇一歇——生命的“精进”,不是追着什么跑,是带着正知正觉,看清方向,慢慢走,好好活。
卧游山水读寒山,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过好这平平常常的当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