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为“多活20年健康寿命”花多少钱?对硅谷的亿万富豪来说,这个答案是“上不封顶”。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过去25年里,超级富豪在长寿产业的投资已超50亿美元,带动整个领域募资突破125亿美元。曾经藏在学术实验室里的“抗衰老研究”,如今成了资本追逐的香饽饽,彼得·蒂尔、山姆·奥尔特曼、尤里·米尔纳这些名字,更是成了长寿赛道的“金字招牌”。
要说在长寿领域最“敢砸钱”的,彼得·蒂尔绝对排得上号。
这位硅谷创投大佬涉足的延寿相关公司近十家,一部分由他创办的风投基金资助,另一部分靠他支持的非营利组织注资,这些公司累计融资超7亿美元,几乎覆盖了从细胞研究到老年病治疗的多个方向。
蒂尔的“门徒”们也跟着入局——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就给一家叫Retro Biosciences的公司砸了1.8亿美元,这家公司的核心目标很直接:研发能让细胞“逆龄”和重编程的药物。更巧的是,Retro的首席执行官乔·贝茨-拉克鲁瓦,早年还在蒂尔创办的生物科技公司Halcyon Molecular工作过,算是“师出同门”,这层关系也让外界对Retro的进展多了几分期待。
除了Retro,蒂尔的基金还盯上了NewLimit。这家2021年由Coinbase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阿姆斯特朗联合创办的公司,主打“逆转细胞老化”,光从超级富豪手里就筹到了2亿美元。投资人名单里全是“大佬级人物”:Palantir联合创始人乔·朗斯代尔、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Sun Microsystems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连硅谷知名企业家、长寿领域的“狂热粉丝”彼得·迪亚曼迪斯都凑了热闹。
今年5月,NewLimit又完成了1.3亿美元融资,科斯拉和蒂尔的基金再次跟进,足见资本对它的信心。
在众多长寿公司里,2022年成立的Altos Labs算是“融资天花板”。《华尔街日报》统计,它筹到的资金高达30亿美元,专门用来开发细胞再生技术。背后的投资人同样豪华:乔·朗斯代尔的公司8VC、罗伯特·尼尔森的Arch Venture Partners,还有科技大佬尤里·米尔纳,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雄厚的资本实力。而另一家长寿公司Insilico Medicine,靠着“人工智能制药”的概念,也吸引了迪亚曼迪斯旗下BOLD Capital的投资,累计融资超5亿美元,目标是治疗多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等。
维诺德·科斯拉则是长寿赛道最“广撒网”的投资者之一。
他旗下的基金投了多家长寿初创公司,总融资额超10亿美元,而且每一笔投资都瞄准不同的“老化维度”——有的专攻细胞修复,有的研发老年病药物,还有的做健康监测设备。
科斯拉甚至在播客里直言:“70岁的人应该感觉像40岁。”这种对“逆转衰老”的执念,也让他成了圈子里的“意见领袖”。他和马克·安德森的风险投资基金,还一起投了BioAge Labs,这家公司专注于研发治疗老化相关疾病的药物,累计融资5.59亿美元。
BioAge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滕·福特尼,最初就是在斯坦福实验室和长寿沙龙上,靠自己的研究打动了这些投资人。2024年,BioAge还成功上市,募集资金用来开发肥胖症药物,不过后来这款药物的临床试验因安全问题被叫停,今年又重启了另一款肥胖药物的试验,起起落落间,也暴露了长寿研究的高风险。
当然,不是所有押注都能成功。Unity Biotechnology就是个典型的“失败者”——自2013年成立以来,它筹了3.55亿美元,主打“靶向清除老化细胞”的药物,一度被寄予厚望,结果却没能突破技术难关,最终被纳斯达克除牌,今年六月还宣布了解散。
这也给狂热的资本提了个醒:长寿产业虽然前景诱人,但科研难度大、周期长,失败才是常态。
除了这些硬核的生物科技公司,还有不少“轻资产”的长寿项目也吸引了资本目光。比如Function Health,主打实验室检测和个性化生活方式建议,就拉到了凯文·哈特、马特·达蒙这些明星投资人,连川普提名的外科医生卡西·米恩斯都入了股,靠“名人效应”打开了市场。
还有Viome Life Sciences,创始人纳文·贾因因为父亲死于胰腺癌,决心投身长寿领域,公司主打居家健康检测产品,通过数据分析给用户提供营养和补充剂建议,贾因自己投了3000万美元,Salesforce联合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和科斯拉的基金也跟着加码,累计融资超2.3亿美元。贾因说:“我想让衰老成为一种可选择的状态”,这句话也成了很多长寿创业者的口号。
跨界大佬也纷纷来凑热闹。Moderna首席执行官斯特凡·班塞尔,试过长寿科学家瓦迩特·隆戈开发的“模拟禁食饮食法”后,直接牵头给隆戈的公司L-Nutra筹了4700万美元,这家公司专门做禁食相关的营养方案,瞄准的就是“通过饮食延缓衰老”的市场。
班塞尔说:“我希望能产生最大的影响”,这种“亲身体验+资本投入”的模式,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长寿领域的多元化可能性。
《华尔街日报》根据企业使命,把富豪们关注的长寿方向归为三类:一是“逆转或改变衰老”,像Altos、Retro这样主攻细胞重编程、再生技术的公司,80多家合计融资近50亿美元;二是“生物医学治疗老年病”,比如BioAge Labs研发针对老年痴呆、糖尿病的药物,近60家公司融资近50亿美元;三是“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的产品服务”,比如健康监测设备、保健品,这类公司融资约26亿美元。而且过去十年,长寿领域初创企业的平均融资规模增长了超20%,今年已接近4300万美元,资本热度可见一斑。
这些亿万富豪疯狂砸钱的背后,大多藏着个人动因:有的是因为家人患病,想通过科研改变现状;有的是亲身感受到衰老的焦虑,希望用技术突破寿命限制;还有的是看中了长寿产业的商业潜力,想在未来的万亿市场里分一杯羹。但无论初衷是什么,他们的投入确实让曾经的“边缘研究”走进了主流视野——现在提起“细胞逆龄”“抗衰老药物”,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实实在在的科研项目。
不过,热闹背后也有争议:当富豪们有能力砸钱追求“活到150岁”时,普通人能享受到这些技术成果吗?长寿技术会不会变成“富人专属”?
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资本持续涌入,长寿领域的科研进展会越来越快,或许未来某一天,“健康活过100岁”真的能从少数人的幸运,变成更多人的常态。
(据华尔街日报、环球人物、Kiplinger界面新闻报道综合分析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