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三位伟人相继离世,全国人民悲痛万分。
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因癌症不治,于北京逝世,终年78岁。时隔半年,新中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开国元勋朱老总因病逝世。就在人们还未从痛失朱老总的悲痛当中走出来时,又一令人伤心欲绝的消息传来——毛主席病逝!
1976年9月18日,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隆重举行,上百万人民从祖国各地赶至天安门广场,只为送敬爱的主席最后一程。在这其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亦有毛主席生前的亲密战友和家人。
下午3时许,在王洪文的主持下,追悼大会正式开始,军乐队吹起悲壮的哀乐,全场肃立默哀三分钟,然而,唯独一人是坐着参与的追悼活动。虽然这一做法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但是,活动现场却没有人出来指责,此人是何等身份,竟有如此特殊待遇?
这个坐着参加毛主席追悼会的人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妻子,宋庆龄夫人。宋庆龄虽然是国民党缔造者的夫人,她与我党、与毛主席却有着深厚的情谊。
宋庆龄,1893年出生于上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富商宋嘉树先生的次女。
宋嘉树幼年时期便跟随兄长一起远赴海外谋生。清朝末年回到上海,一边传教,一边秘密从事反清宣传活动。极具经商头脑的宋嘉树,靠着印刷经书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随着财富积累的越来越多,转而投身机械代理行业。经过20几年的刻苦经营,宋嘉树从当年一穷二白的穷小子,转变成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富商。
与当时其他为富不仁的商人不同,宋嘉树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为民主革命奋斗的热忱。父亲的爱国热情深深影响着少年时期的宋庆龄。
1907年,14岁的宋庆龄被家人送至美国留学,虽身在异国他乡,心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国内形势发展,她一边努力求学,一边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不断奔走着。1913年,大学毕业的宋庆龄离开美国返回祖国,中途于日本中转时,特意去拜会了因二次革命失败,逃至日本的孙中山。
宋庆龄与孙中山可以算得上是“旧相识”,1岁那年,父亲初与孙中山相识,二人一见如故,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父亲将毕生大部分财富倾囊相助。因为父辈的关系,宋庆龄自幼便认识了孙中山,对于孙中山,她打心里崇拜与尊敬。在得知孙中山陷入困境后,她不顾劝阻,毅然来到他的身边,鼓励他,帮助他。
1915年,宋庆龄在日本与孙中山结为伉俪,至此之后,夫妇二人在革命的道路上,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婚后,宋庆龄悉心照顾孙中山生活起居的同时,还尽心尽力配合孙中山的工作。她将自己的生命同国家解放、人民独立,紧紧的系在了一起。
在相濡以沫了10个年头后,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痛失挚爱,宋庆龄伤心欲绝,然而,坚强的她并没有被悲痛打倒。她擦干眼泪,毅然肩负起了亡夫遗志——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1927年4月,蒋介石不顾国内形势,公然叛变革命,宋庆龄得知消息后甚是愤怒,虽然蒋介石是她的亲妹夫,但是,她毅然与其决裂,并第一时间致电毛泽东,痛斥蒋之行径,并在电报中明确表示,她坚决拥护民主,愿一生致力于革命,同时,愿与我党合作,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一生。
对此,毛泽东非常赞赏宋庆龄的果敢与大气,他觉得这就是新中国女性该有的特征,同时也十分感谢宋庆龄的深明大义,在大是大非面前,宋庆龄没有顾及亲情,而是选择了国家利益,这份情谊,毛泽东铭记一生。
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积极奔走于宣传抗日第一线。为解决前线物资、药品紧缺一事,她四处奔走筹集物资,运往前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宋庆龄被选举为国家副主席,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事业当中,任何时候都没有停歇。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友逐渐老去、故去。1976年,三位领导人相继离世,举国哀悼,特别是毛主席的离世,更是让全世界陷入哀痛当中。
在得知毛主席病逝的消息后,83岁高领的宋庆龄,第一时间从上海搭乘飞机赶到了北京,她要送这位“老战友”最后一程。宋庆龄不顾众人劝阻,拖着病痛,坚持为毛主席守灵数日。
追悼会举行当日,宋庆龄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早早的就来到了现场。连日来的守灵已耗尽了她的体力。考虑到她的身体和年龄,工作人员为她搬来了一把椅子,起初,她并不肯坐下,工作人员劝慰多次后,她才勉强坐下,直至追悼会彻底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