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下旬到9上旬,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会在白蜡树上看到类似雾凇的“树挂”,它们是白蜡虫的2龄雄幼虫分泌的白色蜡丝。白蜡虫隶属蜡蚧科白蜡蚧属,主要寄生在木犀科20余种植物(如女贞树、白蜡树)上,它是中国特有种、中国特产资源昆虫。
白蜡虫为雌雄异型昆虫。雌虫与雄虫的样貌完全不同:雌虫没有翅,体节区分不明显;雄虫有翅,体节区分明显。
没交尾的雌成虫体长仅约1.5毫米;体背隆起如半个蚌壳,呈淡红褐色,其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淡黑色斑点;腹面为黄绿色。交尾之后,雌虫的身体不断膨大,体背急剧凸起为半球形。产卵期的雌虫体形最大,平均体长约10毫米,最大的可达14毫米,几乎是交尾前的10倍。这时的雌虫身体腹面膜质内凹,两侧生有带缘毛或缘刺的缘褶,可以紧贴在植物表面。
雄成虫的体长约2毫米;触角较长,丝状;口器退化;足细长、多毛;前翅膜质,近透明,仅有两条翅脉;后翅退化为梭形的平衡棒;腹部倒数第二节的背面有两个孔,内生两根管状腺,白色蜡丝即由此分泌而出。
除了样貌不同,雌雄白蜡虫的成长经历也大不相同。雌虫属于不完全变态中的渐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雄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白蜡虫一般一年一代。受精后的雌成虫会聚集在枝条上形成蚧壳,并在蚧壳内越冬,次年3、4 月产卵。约一个月后,卵孵化为1龄若(幼)虫,它们主要吸食叶片汁液;其中,1龄雌若虫在叶片上分散生活,1龄雄幼虫群集于叶片下生活。
白蜡虫 2 龄雄幼虫聚集在一起分泌蜡丝
15~20天后,1 龄若(幼)虫蜕皮发育为2龄若( 幼)虫;它们会离开叶片,爬到枝条上定居(该行为被称为“定杆”),主要吸食枝条韧皮部的养分。之后,2龄雌若虫就固定在枝条上不再移动,直到8月蜕皮后发育为成虫;而2龄雄幼虫则在定杆后的两三天开始分泌蜡丝,化蛹前会进入泌蜡高峰。这些白色蜡丝会逐渐形成蜡质絮状棒,远远望去,枝条上就好像挂满了“树挂”。
泌蜡结束后,2龄雄幼虫会于8月化蛹,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然后从蜡质絮状棒中钻出以寻找雌成虫交尾,交尾后5~10天死亡。
白蜡虫雌成虫体内的卵
雌成虫交尾后,虫体逐渐膨大,器官基本退化,腹壁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大腔( 卵囊),卵粒都保存在卵囊中。雌成虫每次怀卵量为七八千粒,有的可达上万粒。越冬后,雌成虫会于次年3、4月产卵; 产卵不久便干枯身亡,整个身体皱缩成为一个薄壳,紧紧包住卵粒;卵粒于4、5月徐徐孵化, 新的生命轮回又开始了。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5.9A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