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哭了,不少家长可能听说过“哭了不哄不抱,让宝宝哭累了就睡觉”的方法,可这方法究竟行不行得通呢?咱们得从宝宝的需求和心理等多方面来分析。
从宝宝需求角度看
生理需求未满足
宝宝不会说话,哭是他们表达需求的主要方式。当宝宝哭时,很可能是生理需求没得到满足。比如饿了,宝宝的胃容量小,消化快,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进食。要是没及时喂奶,宝宝就会通过哭来提醒家长。又或者尿布湿了,尿液和粪便会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让宝宝感觉不舒服而哭闹。如果此时不哄不抱,忽视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会让宝宝陷入不安和痛苦中,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身体不适
宝宝哭也可能是身体不舒服。像肠绞痛,很多小宝宝都会遇到,肠道的痉挛疼痛让宝宝难受得大哭。还有出牙期,牙龈肿胀疼痛,宝宝也会烦躁哭闹。要是在宝宝因为身体不适哭闹时,采用“不哄不抱”的方法,宝宝的痛苦得不到缓解,不仅不利于病情恢复,还可能让宝宝对周围环境和照顾者产生不信任感。
从宝宝心理角度看
安全感缺失
宝宝从妈妈温暖的子宫来到陌生世界,对周围环境充满未知和恐惧,特别需要家长的安抚来建立安全感。当宝宝哭时,家长的拥抱和安抚就像温暖的港湾,能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保护。如果哭了却不哄不抱,宝宝会觉得自己被忽视,安全感严重缺失。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宝宝心理健康,比如变得胆小、孤僻,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不良影响。
情感发展受阻
宝宝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尤其是在哭闹得到安抚的过程中,情感得以发展。每次家长温柔地哄抱宝宝,与宝宝轻声交流,宝宝都能感受到爱与关怀,这对宝宝情感的丰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要是哭了没人哄,宝宝无法体验到这种亲密的情感互动,情感发展就可能受到阻碍,长大后可能在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
正确的做法
及时回应
当宝宝哭时,家长要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查看宝宝的情况。通过观察宝宝的状态、检查尿布、摸摸宝宝肚子等方式,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如果是饿了,尽快喂奶;尿布湿了,马上更换干净尿布。让宝宝知道自己的需求能被及时满足,从而建立起对家长和周围环境的信任。
温柔安抚
除了满足生理需求,温柔的安抚也必不可少。把宝宝抱起来,轻轻摇晃,用温柔的语气和宝宝说话,比如“宝宝不哭,妈妈在呢”。这种身体接触和语言安抚能让宝宝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逐渐平静下来。对于因为身体不适哭闹的宝宝,在安抚的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宝宝肠绞痛,可以尝试飞机抱、腹部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必要时及时就医。
“哭了不哄不抱,让宝宝哭累了就睡觉”这种方法并不可行。宝宝哭闹是在向家长传达信息,家长应给予充分关注和回应,满足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