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姜世金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传染病学一区,影响因子11.9)在线发表题为“Prevalence and transmission of influenza A (H6) viruses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public healt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全球H6亚型甲型流感病毒(IAV)进行了流行进化及谱系动力学分析,为全球H6 IAV的时空分布和传播动态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4年3月,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在美国感染奶牛,随后导致全美17个州超过1000家奶牛场暴发H5N1 HPAI疫情,感染牛只死亡率高达10%,同时造成41例奶牛场工人感染病例,引发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HPAIV对全球公共卫生持续构成威胁,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甚至某些LPAIV能够跨越种间屏障直接感染人类,如H3N8、H7N4、H9N2、H10N5、H10N8等亚型LPAIV。此外,H6 LPAIV也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据报道,H6 LPAIV已在多种禽类宿主中广泛传播,且无需提前适应即可跨种感染小鼠和雪貂,甚至获得了与人型受体结合的能力。一项针对中国禽类职业接触者的血清学分析表明,在来自22个省份的15689份血清样本中,共检出63份H6 LPAIV抗体阳性样本。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7月中国台湾地区报道了首例H6N1 LPAIV感染人的病例。这些数据表明H6 LPAIV对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
本研究发现,全球H6 IAV可明显分为欧亚和北美两个大分支,已在全球至少40个国家检测到,其中约68.3%的病毒分离自亚洲国家,且宿主为家禽(主要是鸡、鸭和鹅)的占比超过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共有5株病毒分离自哺乳动物,如猪、鼠以及人类;从时间来看,自1965年首次从美国火鸡中分离出来以来,H6 IAV一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达到峰值;从亚型来看,H6N2和H6N6是全球H6 IAV的两种优势亚型组合。进一步的贝叶斯谱系动力学分析表明,北美、东亚和南亚地区在全球H6 IAV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而野生雁形目、家养鸡形目和家养雁形目禽类是全球H6 IAV在不同宿主间传播的3个重要的中间宿主,其中家养鸡形目禽类是病毒传播至人类的“中间媒介”。上述研究结果突出了H6 IAV对全球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并强调应加强对家禽中流行的H6 LPAIV监测的必要性。
论文通讯作者为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姜世金教授和韦良孟教授,第一作者为宋兴栋博士后,水禽疫病防控团队朱岩丽老师、张瑞华老师、孟雨老师等为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该研究获得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山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资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