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7日),广东省疾控局通报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2025年8月31日0时至9月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178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病例分布在佛山85例,广州40例,深圳21例,珠海5例,江门、湛江各4例,清远、东莞、云浮各3例,汕头、河源、中山、潮州各2例,韶关、惠州各1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基孔肯雅病毒(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该病得名于非洲土著语"弯腰行走"(Kungunyala),这一形象描述源于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弯腰行走的特征姿态。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分离鉴定,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25年法属留尼汪岛暴发大规模疫情,已报告超5万确诊病例,造成严重医疗负担。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广东顺德近期也出现本地传播病例,这标志着该热带疾病正突破传统流行区域向北扩散,需引起公众和卫生部门的高度警惕。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监测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蚊媒栖息地扩大的背景下,其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传播与症状:不可忽视的警报
01
传播途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蚊子)是主要媒介,通过叮咬病毒携带者传播
02
典型症状:突发39℃高烧、全身关节剧痛(腕关节尤甚)、斑丘疹,约20%患者会发展为持续数月的慢性关节炎
03
易混淆疾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但关节疼痛更持久剧烈
科学防控:三层防护网
个人防护
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
避免清晨/傍晚外出(蚊虫活跃高峰)
环境治理
每周清理家中积水容器(花盆、轮胎等)
安装纱窗纱门,睡眠使用蚊帐
旅行防护
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前查询疫情
归国后出现发热需主动申报旅行史
治疗现状与预后
目前无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
发热期卧床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加重关节损伤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慢性关节炎患者需物理治疗和疼痛管理
来源:广东省疾控局、南方都市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