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段时间,新闻里三天两头都在说“基孔肯雅热病毒”吗?
各种媒体都在提醒大家要注意、要防范,仿佛一场新的疫情就要卷土重来。
那时候不少人心里都有点慌:难不成又要来一次像新冠那样的大流行?可奇怪的是,最近你会发现,好像没人再提这个病毒了,朋友圈没人转发,媒体也不再追踪,好像它真的“突然消失”了一样。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病毒真的神秘退场了?其实并不是。
真相很简单:基孔肯雅热病毒依旧存在,依旧有人感染,只是大家没那么关注了。换句话说,这不是病毒消失了,而是我们的注意力转移了。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新冠也是一样。
三年前它几乎把整个世界翻了个底朝天,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刷疫情数据,看新增多少、死亡多少。可今天呢?新冠依旧存在,甚至每天都有病例,只是大家懒得看了,懒得测了,也不在乎了。
慢慢地,它就变成了我们生活中“背景噪音”一样的存在。有人发烧咳嗽,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是新冠,而是把它当成普通感冒。于是,在我们的心里,它就像“消失”了一样。
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担不担心一件事,往往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有多严重,而是因为我们怎么看它。
比如,当媒体天天报道某个病毒时,我们的注意力被放大了,就会觉得危险近在眼前,心里自然会紧张。哪怕实际风险不高,我们也会想象得很严重。可一旦新闻不报道了,话题热度下降了,我们就自动忽视它,仿佛它真的不存在一样。这种“心理滤镜”,往往比病毒本身的传播力更可怕。
说白了,很多时候,我们恐惧的不是病毒,而是“未知”和“不确定”。
新冠刚爆发时,大家对它一无所知,不知道传播方式,不知道治疗手段,不知道后果严重到什么程度,所以恐惧占据了上风。后来我们逐渐了解它,甚至有了疫苗和药物,就算它还在,我们也没那么害怕了。基孔肯雅热同理,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陌生,新闻铺天盖地,吓得不轻;可等话题过去了,我们心态一放松,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其实这事还真挺值得反思。人类社会对待传染病,往往是这种“恐慌—适应—忽视”的循环。刚开始我们会被吓到,中间会拼命想办法对付,最后呢?就选择和它“共存”。你看流感,不也一样吗?一个世纪前,流感大流行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可今天我们提起流感,谁还真的当回事?一年一度的流感季来临,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没多少人会因为它彻夜难眠。
所以说,基孔肯雅热的“突然消失”,更像是一种心理错觉。病毒从没走,只是我们的心态变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意味着“只要不当回事,就真的没事了”?当然不是。这里面有个度。
心态放松和掉以轻心,是两回事。就像开车上路,你不能紧张到手心冒汗、连方向盘都握不稳,但也不能完全不看红绿灯、随便乱开。对待病毒也是这样,我们要承认它存在,也要有基本的防护和常识,但没必要天天吓自己。
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智慧。人活一辈子,不可能永远待在无菌室里,也不可能完全远离风险。与其为未知担惊受怕,不如接受它、理解它,并在心态上和它和平相处。很多事情,当我们不再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它自然就没那么可怕了。
想象一下,如果每天都活在恐惧里,那哪怕周围只有一点点风险,我们的日子也会过得鸡飞狗跳;可如果心态平和,就算身处不确定的世界,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所以,别再纠结“病毒是不是消失了”。它没有消失,它就在那。但它已经不值得我们耗费全部注意力了。我们该做的,是保持基本的理性防护,同时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样,哪怕还有下一个“新病毒”出现,我们也不会被吓得手忙脚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