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科学家:唐朝气温比现在高得多,为什么还要预防全球变暖呢?

0
分享至

当我们在历史课本里读到“唐代气候温暖,长安甚至能种植柑橘”时,当社交媒体上“地球进入小冰期”的谣言反复出现时,一个尖锐的疑问总会浮现:既然地球气温本就在波动,唐代气温比现在高1℃都未引发灾难,为何今天要为1.5℃的升温如临大敌?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时间尺度的褶皱里,更藏在人类文明与自然系统的微妙平衡中。



地质记录显示,中世纪暖期(约公元900-120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确实比工业革命前高0.5-1℃,北极地区升温更显著。但关键差异在于升温速率:自然驱动的唐代暖期,升温周期长达数百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有充足时间适应;而当前变暖速率是自然周期的10倍以上——过去150年全球升温1.1℃,相当于每十年“压缩”了唐代百年的升温幅度。

这种“急刹车”式的变化正在打破地球系统的平衡。以海洋酸化为例: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的30%二氧化碳,导致表层海水pH值从8.2降至8.1。看似微小的0.1变化,实则使氢离子浓度增加29%,直接威胁珊瑚礁生态系统。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监测数据触目惊心:2025年珊瑚覆盖面积减少幅度创39年新高,41%的珊瑚礁出现中度至重度白化——这正是海水酸化与升温协同作用的结果。



唐代暖期的受益者是农业文明。气温升高使中国北方农耕线北移,长安可种植亚热带作物,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但这种“温和”影响建立在两个前提上:其一,当时全球人口不足3亿,碳排放主要来自自然过程(火山活动、生物呼吸等),年排放量不足现代工业的千分之一;其二,农业社会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极强,一场旱灾可能饿死万人,但不会引发系统性崩溃。

现代社会的脆弱性则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夏季的极端天气提供了鲜活注脚:日本兵库县丹波市创下41.2℃高温纪录,导致水稻绝收;西班牙野火过火面积超34.3万公顷,相当于50万个足球场;巴基斯坦季风暴雨造成750人死亡,基础设施损毁率是20年前的3倍。这些灾难的共同特征是“复合型冲击”——高温引发干旱,干旱加剧野火,野火释放二氧化碳进一步推高气温,形成恶性循环。



地球气候系统存在多个临界点,一旦突破将引发不可逆变化。科学家警告,1.5℃升温可能触发以下灾难链:

  1. 北极永久冻土解冻:西伯利亚冻土层储存着1.7万亿吨有机碳,相当于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2025年监测显示,北极地区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的3倍,冻土融化已释放大量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倍)。
  2.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停滞:这一海洋环流系统像“传送带”一样调节全球气候。2025年多项研究指出,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导致的淡水输入,可能使AMOC在本世纪内崩溃,引发欧洲极端寒冬与热带暴雨并存。
  3. 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若升温达2℃,所有珊瑚礁将消失,导致依赖珊瑚的25%海洋物种灭绝,破坏全球渔业资源。

这些阈值效应的本质,是地球系统从“缓冲状态”转向“脆性状态”。唐代气温波动未突破这些临界点,而现代变暖正在将地球推向“悬崖边缘”。



有人质疑:即使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100年升温仍可能达1.8℃,为何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减排?答案在于“风险规避”的智慧。气候模型显示,每延迟一年减排,2100年全球GDP损失将增加0.1%-0.3%。这看似微小,但叠加极端天气、粮食危机、移民潮等连锁反应,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中国正在探索的“双碳”路径提供了另一种视角: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排放量约51亿吨。这些行动不仅减少碳排放,更催生了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新经济增长点。防范变暖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非牺牲发展换取环保。



地球气温从未静止,但现代变暖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类首次以主体身份干预气候系统,且干预强度远超自然变化。唐代人无需担心冻土融化释放甲烷,不必为珊瑚白化忧心,因为他们的活动尚未触及地球系统的“红线”。而今天的我们,必须学会在波动中寻找安全边界——这或许是人类文明从“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共生”的必经之路。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印加勒万河谷肉搏战:680人,8小时混战,双方到底伤亡多少人?

中印加勒万河谷肉搏战:680人,8小时混战,双方到底伤亡多少人?

文史达观
2025-03-12 12:40:01
脱口秀“房主任”再度翻车了,编剧发声:决赛2篇稿子是别人写的

脱口秀“房主任”再度翻车了,编剧发声:决赛2篇稿子是别人写的

辣条小剧场
2025-09-15 23:24:46
立省7000万!库明加交易破裂!他居然签了这个!?

立省7000万!库明加交易破裂!他居然签了这个!?

柚子说球
2025-09-16 11:50:25
全红婵去暨南大学报道3天,惨遭网友围攻,被嘲“没教养没文化”

全红婵去暨南大学报道3天,惨遭网友围攻,被嘲“没教养没文化”

山河月明史
2025-09-16 11:15:33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价值9亿的金簪,竟只是16岁小妾的陪葬物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价值9亿的金簪,竟只是16岁小妾的陪葬物

悦悦侃历史
2025-09-10 15:03:07
美国帮大忙,中国军火大卖

美国帮大忙,中国军火大卖

杨风
2025-09-15 22:11:47
中美在马德里连谈两天,会后特朗普发表长文,辩解为何要对华发难

中美在马德里连谈两天,会后特朗普发表长文,辩解为何要对华发难

荣亭小吏
2025-09-16 10:35:57
两性关系:50岁后女性最渴望的生理性需求

两性关系:50岁后女性最渴望的生理性需求

第7情感
2025-09-16 08:42:01
多名医生苦劝:老年人一旦做了白内障手术,这6件事就别再做了

多名医生苦劝:老年人一旦做了白内障手术,这6件事就别再做了

鬼菜生活
2025-09-10 14:12:00
2909亿身价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2909亿身价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归史
2025-08-27 14:29:47
妻子生下别人的孩子,办满月酒那天,丈夫的报复让她措不及防

妻子生下别人的孩子,办满月酒那天,丈夫的报复让她措不及防

晓艾故事汇
2025-07-19 08:02:12
台媒:台女艺人江祖平自曝遭性侵,绿媒前高层之子被警方带回调查

台媒:台女艺人江祖平自曝遭性侵,绿媒前高层之子被警方带回调查

环球网资讯
2025-09-15 16:48:04
湖人换不到维金斯怎么办?美媒支招B计划:3换1方案追费城新星

湖人换不到维金斯怎么办?美媒支招B计划:3换1方案追费城新星

罗说NBA
2025-09-16 11:08:26
很多人知道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始末,却不知道其后果

很多人知道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始末,却不知道其后果

悦心知足
2025-09-12 19:42:44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黄金、麒麟电池、统一大市场等概念走强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黄金、麒麟电池、统一大市场等概念走强

界面新闻
2025-09-16 09:28:33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负面黑洞
2025-09-11 16:19:05
暴富的尽头竟是绝望?英国女子突中2.6亿彩票,最终家破人亡:有钱让我生活如同地狱!

暴富的尽头竟是绝望?英国女子突中2.6亿彩票,最终家破人亡:有钱让我生活如同地狱!

最英国
2025-09-14 08:35:30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妙知
2025-09-15 10:51:49
中美TikTok谈判背后:一场科技霸权的生死较量

中美TikTok谈判背后:一场科技霸权的生死较量

华山穹剑
2025-09-15 20:30:47
39岁老总包养19岁女大学生,结果被剁成265块,凶案现场被曝光…

39岁老总包养19岁女大学生,结果被剁成265块,凶案现场被曝光…

极品小牛肉
2024-02-05 17:24:40
2025-09-16 12:36:49
琉璃聊科学 incentive-icons
琉璃聊科学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1570文章数 8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韩海警救中国男子殉职存在"指挥失误" 李在明下令严查

头条要闻

韩海警救中国男子殉职存在"指挥失误" 李在明下令严查

体育要闻

乌姆蒂蒂,为世界杯冠军赔上职业生涯

娱乐要闻

宋祖英事业巅峰隐退?李谷一道破原因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中国将依法依规开展TikTok技术出口审批

汽车要闻

优质智能体验/1.5T增程 别克至境L7正式亮相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教育
家居
手机

本地新闻

云游忻州 | 慢时光!老街逛吃,烟火气超上头~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家居要闻

典雅大气 舒适中带童趣

手机要闻

第二台骁龙 8 Elite Gen5、天玑 9500 新机 10 月 16 日前后发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