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作家阿来写作进入瓶颈期。
为了突破困境,他决定重新深入生活,到边藏地区去漫游。
这一走,就是五年。
在行走的过程中,他切身感受到了历史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冲击:
20世纪后半叶,西藏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中前进。
人们不经思考,就卷入了欲望的狂潮。
金银、大烟和枪炮,逐渐取代了信仰。
多少人为了它们机关算尽,最终却眼看着自己多年的追逐,变成了一场空。
阿来把这些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最终创作出了《尘埃落定》。
当人人都想成为聪明人,他却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
真正难能可贵的,是甘愿做一个“傻子”。
1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都很笨
书中的故事,是围绕麦其家族展开的。
清末民初之际,在藏族的土地上,分布着18个土司,分别掌管着各自的辖地。
老麦其土司便是其中的一个。
他的第一个太太早死,只留下一个大儿子。
几年后,他和第二位太太又有了一个孩子,但这个男孩却让他失望至极。
因为这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笑,也不会对外界的变动作出反应,一副痴痴傻傻的样子。
有了“傻子”的衬托,其他人都显得格外聪明。
然而,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却干了一些荒唐事。
老麦其土司风流成性,为了抢夺查查头人美貌的妻子,设计杀害了头人。
结果,换来了头人之子长达几十年的报复。
最终老麦其土司的官寨不仅被焚,自己最疼爱的大儿子也惨死其手。
还有汪波土司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三番五次挑衅周边领主,侵占其土地,拐走其子民。
结果反被打得节节败退,只能认输求饶。
茸贡女土司则为了利益,出卖女儿联姻,后又挑拨其夫妻间的关系。到头来背上了骂名,也失去了亲情。
书里的“聪明人”,莫不如此。
他们被欲望支配,一生都在钻营,活得战战兢兢。
哪怕午夜时分,内心也不得一刻安宁。
知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当精明成为美德时,人类已签署灵魂卖身契。”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最愚蠢。
他们把占有当作幸福,把算计当作才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抛弃底线,背弃情义。
殊不知,这世界上唯有命运不可算计。
步步为营得来的,最终也会化为一捧灰烬。
能让一个人不枉此生的,只有他将心比心得到的真情。
2
知道自己笨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书里的二少爷,总在心里念叨自己笨,干什么都被人看不起。
但就是这个“笨人”,却总能在关键时候看清局势。
老麦其土司壮年时,罂粟传入了边藏。
他率先种下这值钱的种子,等到收成时卖给汉人,大赚了一笔。
很快这消息便传了出来:罂粟比金子还贵。
一时间,人们被贪婪烧红了眼。
土司们争先恐后地把粮食拔起,种下成片成片的罂粟。
就在所有人陷入狂热之际,傻子二少爷却提出了一个问题:
“都种罂粟,人吃土吗?”
听到儿子的疑问,老麦其土司才从白日梦中惊醒,决定种回了青稞。
果不其然,来年春天藏区多地遭遇饥荒,饿殍遍地。
而麦其家族的粮仓里,粮食多得溢出来,百姓们吃饱了肚子,也对土司感恩戴德。
“罂粟事件”的发生,让老麦其土司对小儿子有了新的看法:
为了看清两兄弟的本事高低,他把两人派到边境,各守一方。
大少爷野心勃勃,出发时只带了部队和枪火。
刚到达南境,就一路径直深入敌方领地。
几个月下来,连一只正经军队都没有碰上,自己的粮、枪却被偷了大半,只能大败而归。
二少爷出发时,则亲自挑选了几个忠仆,一路上和他们一起喝酒、一起跳舞。
到达北境后,他也不急着行动。
他一直等待着,等着周边的土司上门求粮,然后高价售出,坐享财富。
不仅如此,他还在堡垒附近建立了市场,鼓励各方土司在此贸易。
没过几年,二少爷就成了藏区最富有的领袖,而曾经的那些部下,成为了他可靠的左膀右臂。
以前轻视他的人,也都反过来巴结他。
曾国藩曾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能胜过聪明人的,往往是那些并不起眼的“笨人”。
因为聪明人就像狐狸,狡猾多动,总想着走捷径、钻漏洞。
却不知一步踏错,就将滑向深渊。
而笨人则像老牛,不争一时之快,也不炫耀自己的才智,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
最终他们用这份笨拙,为自己铺就出一条静水流深的大道。
所以人生苦短,痴笨一点又何妨?
走得慢一些,做事拙一些,待人善一点。
一步一个脚印走在人生之路上的人,反而会比那些精明人走得更远。
3
人最高级的智慧,是大智若愚
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过一个“钟摆定律”,认为人类总是在痛苦和欲望之间摇摆不定。
这句话,恰恰就是书中聪明人的心理写照。
他们疯狂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得不到便气急败坏,得到了便愈发贪婪,不知休止。
而傻子二少爷,却能笨拙而平静地应对一切。
他一生最爱的人,是妻子塔娜。
从见到塔娜的第一眼开始,他就认定了能为这个女人舍弃一切。
然而妻子却把他当成真傻子,不仅屡次出轨,每次被人抛弃后,又恬不知耻地回到他身边。
对此,傻子不计较,不纠缠,只是在一次次失望中疏远了妻子。
他一生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当汉军来袭时,他明明有机会逃跑,还是回到了自家的官寨。
眼看着母亲自杀,父亲倒下,他心中悲痛不已,但也知这不可避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土司制度必然消亡。
在书中的最后一节,二少爷被仇家找上门来。
他不慌张,也不逃避,他知道,父亲结下的怨,终究要在自己这里了结。
所以他只是静静躺在床上,等待着杀手来临。
讲到这里,我们回头再看:二少爷是真傻吗?
当然不是。
他不辨权谋,却摸得透世间规律。
他不懂算计,却看得穿人心底色。
他不问输赢,却容得下命运无常。
如此看来,世人眼中的痴傻,不过是他灵魂粗粝的外壳。
隐藏在其下的,恰恰是一颗如孩童般拙诚、质朴的心。
佛语有言:“痴愚即慧。”
一个人的智慧到了最高点,是甘愿成为“笨人”。
不以精明心待人,不以机巧心处世。
有的只是厚道真诚,从容无为。
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若能守好自己的这一份笨拙,纵使人间路泥泞不堪,我们也能无视坎坷,做到落脚无悔。
傻子思考了一辈子,为什么上天要让他成为一个傻子?
书里给出了答案:
“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却又超然物外。”
因此,人永远不要嫌自己不够精明。
因为“笨”往往不是人生的负累,而是天赐的礼物。
它能助人挣脱世俗枷锁,洞穿欲望荒唐。
亦能让你关照自己的内心,看清什么才是真正可贵的东西,并用一生去追求与守护。
点个赞吧,与朋友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