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树要修枝,人要修心,娃要修教”。
当爹妈这事儿,说轻松也轻松,每天陪孩子吃喝拉撒;
但说难也难,最难的不是熬夜哄睡,不是换尿布洗奶瓶,而是有时候孩子随口的一句提问,能让你当场石化,脸红得比猴屁股还要亮。
比如:夫妻俩在卧室里来个“小亲热”,没想到门突然“哐”地推开,小家伙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还好奇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压着妈妈?”
更离谱的还有孩子盯着卫生间垃圾桶,皱着小眉头,突然问:“妈妈,你流血啦?是不是摔疼了?要不要去医院?”那一刻,妈的心都要被小手揪碎了,嘴里还得装镇定,胡乱敷衍一句:“啊,这个呀,没事儿,就是……妈妈感冒啦。”结果,孩子愣是没信,还追着问:“可感冒不是流鼻涕吗?怎么流血呢?”
别笑,这种尴尬场景几乎每个家里都会上演。
娃从两三岁开始,好奇心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见什么问什么,想到哪说哪。更尴尬的是,有时候男孩突然跑过来说:“妈妈,我的小JJ站起来了,好奇怪哦。”听完是不是心里一紧?
家长先别慌、先别急,这个时候往往是对孩子开展“性教育”最好的时候。而且娃这些“难以启齿”问题,父母别敷衍、别乱回答,因为答错后果很严重。
01“性教育”越早越好
很多家长一听“性教育”就皱眉,觉得这词太露骨,甚至害怕孩子太早接触会“早熟”。但真相是,孩子的世界根本没有我们大人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颜色”,他们只是想知道“我是谁”“我的身体怎么变化”。
你不说,他也不会就此放下,而是会去别的地方找答案,比如问小伙伴、上网乱搜、甚至自己瞎琢磨。到头来,你越遮掩,反而越可能把孩子推向危险。
我特别认同一句话:“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可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新闻里多少案例,孩子因为缺乏保护意识,被人骗了、甚至受了伤害。家长原本想用“不告诉”来当保护,结果恰恰变成了最大的漏洞。
而性教育真正的核心,不是教孩子“怎么做”,而是教他们:
- 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懂得隐私部位。
- 学会拒绝别人不当的触碰,勇敢说“不”。
- 理解尊重别人的界限,不侵犯他人。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科学的常识,最基本的自我保护。
02 孩子问得尴尬,家长该怎么答?
孩子三岁以后,开始对身体和性别有强烈兴趣。
比如洗澡的时候,男娃常常一边玩水一边揪自己小鸡鸡,还乐呵呵地问:“为啥它会变大呀?”听起来好笑,但这是他们探索自我的必经阶段。
这个时候,家长千万别一巴掌拍开,也别吓唬他“再摸会掉”,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更合理的说法是:“这是你身体的隐私部位,只能私密空间看,不能在公共场合看,同时要保护好它,不要随便伤害它哦。”既立规矩,又不伤孩子好奇心。
再比如,娃盯着妈妈卫生巾问“为什么会流血”,你可以说:“这是妈妈身体每个月都会有的小信号,说明妈妈准备好了让宝宝住进肚子里的小床,如果没有宝宝要来,这个小床就会自己清理掉。”这样一解释,孩子听得明明白白,还不会留下恐惧。
国外有个印度爸爸特别聪明,他用种子来做类比。孩子问“宝宝怎么到妈妈肚子里去”,他就说:“就像小种子种到泥土里,慢慢会发芽长大。”既形象,又不尴尬。我们完全可以学这种方法,把复杂的事,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转化出来。
辣妈语录:
孩子的问题,看似天真搞笑,其实背后都埋着一颗小种子。
你认真去回答,它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你一味回避,它可能长成歪枝斜杈。
性教育,从来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总想着“孩子还小,等大点再说”,因为危险不会等,坏人不会等。
真正的保护,不是让孩子一无所知,而是让他们拥有翅膀和尖刺:既能飞得远,又能懂得自我保护,更能学会尊重别人,你说对吗?
你说几岁开始给孩子开展相关教育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