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伢大富谈留学
干了半辈子牛马,终于盼来退休,可打开银行账户一看,瞬间清醒:在纽约退休?你得住地下室。
在新加坡养老?你可能只能天天去麦当劳喝白开水蹭冷气。于是,“拿发达国家工资去发展中国家当土豪”成了很多人盘算的小心思。
美国大爷Andrew Taylor就是个活生生的案例。
老Taylor在美国华盛顿DC辛苦打拼几十年,朝九晚五、上下班打卡、交房贷养孩子,一辈子累得像陀螺。
60岁退休一看账本:想留在美国养老?得继续干到80岁。于是他果断选择了马来西亚。
结果真香了:他在吉隆坡市中心租了套带泳池和健身房的两居室,每月房租才2800马币(差不多4740人民币)。
这钱在纽约可能连个老鼠窝都租不到,在中国一线城市也不敢想。但在马来西亚,这就是标准“都市退休豪宅”。
每天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双峰塔,楼下咖啡店喝一杯椰浆咖啡,隔壁还有槟城炒粿条。他说:“这才是向往的生活!”
说白了,就是汇率的力量。拿新加坡人举例,现在1新币能换3.3马币,在马来西亚花钱简直开挂:
不到30万新币就能在当地买大房子、请家政、雇司机,还能经常去按摩馆。这就是传说中的“降维养老”,你辛苦一辈子,在发达国家是普通打工人,在发展中国家却能体验富豪的感觉。
而且马来西亚目前签证门槛也不算高,“第二家园”计划一搞定,长期居留轻轻松松。对于累到怀疑人生的中产阶级,这听起来就像打开了养老世界的另一扇门。
不过呢,梦想总是甜的,现实有点苦。去发展中国家养老,就像住在海边别墅,风景无敌,但水位涨潮了就完蛋了。
年轻退休、身体健康的时候,生活就像在拍旅行Vlog:白天喝咖啡、晚上逛夜市、早上去游泳池晒太阳,偶尔抱怨下热带蚊子。
可是,一旦年纪大了、身体有点问题,这种生活就开始考验人了。
首先是医疗。发展中国家医疗体系嘛,肯定不能和纽约、新加坡这种地方比。
你生点小病去私立医院没问题,但年纪大了,动不动得做手术、看专科医生,那账单刷得比信用卡账单还快。
你原本拿“1换3.3”的退休金过着小资生活,一场大病可能就让你从“富豪”变“破产老头”。
其次是政策不稳定。
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这些年是不是政策都会改变,一会儿放宽、一会儿收紧,政策就像你老婆的情绪,一会儿爱你,一会儿甩你。
你刚买了房、把积蓄都搬过去,结果签证卡住了,你想回去也难。
交通也是问题。
在马来西亚,没有车简直寸步难行。而且公共交通可以用几乎没有来形容。
你说反正车又不贵,自己买车不就行啦。可年纪大了开车不安全,你也不可能天天Uber、Grab。
至于养老社区嘛,发展中国家普遍还没完全跟上老龄化节奏,你很可能搬过去一阵子都没找到志趣相投的同龄人朋友,每天跟谁聊天?楼下保安?
更别提有些当初买得便宜的小区,几年后环境直接“开摆”。马来西亚不少普通社区的物业维护一言难尽,草坪成了野草园,泳池变成脏水沟。
等到你想卖房,才发现根本没人接盘。钱砸进去了,人也没过上好日子。就拿新山的碧桂园森林城市来说,才十来年光景,有的电梯已经开始“老黄牛”模式,一层一层慢悠悠往上爬,让人直呼心累。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你还年轻点、身体状况好,又想过几年轻松惬意的生活,其实发展中国家养老真的挺香。
50岁到70岁这段时间最适合去旅居:生活成本低,体验感高。你可以租房先住一阵子,吃吃当地美食、请个女佣、享受度假式人生。
等身体开始需要更稳定的医疗资源了,再搬回发达国家养老,也不晚。
其实养老这事儿,核心不是在哪儿花钱便宜,而是“花得开心、活得随心”。
有钱没命花,是没意义的;命硬花不起钱,也不爽。
所以说,最佳策略就是“组合拳”:年轻退休去发展中国家做人生赢家,等老了再回医疗体系健全的国家,这可能才是最理智的“打工人反攻计划”。
你同意我的退休规划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