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公交车不仅承载着核心的客运任务,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形象、文化传播的窗口和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它具有普惠性和生态性的特点。低票价政策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出行;另外大大降低了PM2.5的排放量。因此,一个城市的公交车的合理运营至关重要。
天津市作为老牌直辖市把公交车的运营视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公交运营的需要,本文提出的天津市公交车改进的一项关键的举措是撤销“逢站必停”。印象中天津市公交车的“逢站必停”的制度大概追溯于15年前,具体记不太清了。也就是在15年前,天津市的公交车不是逢站必停,是有人上下车就停,遇没人上下车的站点不停车。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天津市自大概2010年开始实施了“逢站必停”的政策,当时的这项政策是完全合理的,也代表着天津市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是公交车从经济型向普惠型的转变。换句话说,2010年以前天津市的公交车更倾向于自负盈亏,2010年以后更倾向于公益性质。逢站必停的目的,就是不让一个乘客掉队。
尤其是老年人他们腿脚不便,大脑相对迟缓。这一举措在当时确实是减少了纠纷或投诉,老百姓收到了满满的获得感。然而,时过境迁,时针已经运转到2025年,国民的文化素质已经显著提高,市民对公交车的运营也多了一份包容,毕竟这种无效的支出,老百姓不但没有得到实惠,相反还增加了时间的成本。因此,这一政策不宜再继续执行。理由有三:
第一,为了不让每一个乘客掉队,可以效仿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在座位上安装下车按铃。司机到站前可以观察站点有无上车的乘客等候,如没有乘客等候也没有下车乘客按铃就不必要停车。当然,这一政策在实施前应该有几个月的过渡时间,利用语音播报的形式做好宣传。
第二,尤其是通往郊区的公交车,大概要有超过一半的站点时常出现没有乘客上下车的现象。逢站必停,白白的消耗了车辆的磨损和油耗,最大的弊端是白白的消耗了乘客的时间。
第三,撤销逢站必停的举措,可以合理提速,减少了与自己开车之间的时差,使得一些人更愿意选择公交车出行。一方面大大减少了PM2.5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减少了道路的拥堵。事实上还间接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这项举措的实施堪称是多益而无一害。相信绝大多数乘客应当会同意撤销逢站必停的举措,因为全民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是一个城市与时俱进的体现。
#记录我的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