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任朝州 通讯员褚戈 9月5日下午,由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主办,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承办,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协办的深圳党史和地方志进校园2025-2026学年开学第一课《深圳地情7000年》在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观湖校区报告厅举行。
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处长、宣讲团成员,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主要及相关分管负责人、班主任及思政课教师、初中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
麦永冠博士以史为轴、以情为脉,将七千年地情转化为鲜活思政教材,带领师生从咸头岭先民足迹中读懂文明韧性,从改革开放历程中感悟奋斗精神。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涵盖深圳史前文明(如咸头岭)到城市发展,见解深刻。麦永冠博士结合丰富史料,逐一详尽解答。思想的火花在问答中碰撞,历史的脉络在交流中愈发清晰。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李莹指出:本次讲座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内涵深刻,有效贯通了深圳七千年历史文脉与未来发展。她强调,全区教育工作者将以此为契机,深挖党史地方志育人价值,将其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实践,推动历史进课堂、现场变课堂,构建“历史+思政”双融育人新模式,确保城市历史文脉与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群体中赓续传承、代代相传。
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渝忠表示,未来龙华教育系统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随后,他提出构建“三维一体”思政教育体系:
1、把准方向,融入日常思政教育体系。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让党史和地方志学习常态融入日常教学、校园文化,做到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2、建强阵地,打造红色思政实景课堂。要用好深圳党史和地方志专业阅览区和课堂主阵地,注重挖掘龙华本地红色资源。 3、以行促知,贯通校内外思政育人链条。要充分利用校外思政教育资源,推动课堂内外同频共振,让党史地情真正在学生身边“活”起来。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 八(5)班学生 王子予感慨道:听完“深圳地情7000年”讲座,最震撼的是课本里“小渔村”的刻板印象被彻底打破——原来7000年前咸头岭的陶片就刻着先民智慧,大鹏所城的炮台曾守护海疆,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更让这片土地与时代同频。原来深圳不是突然的“奇迹”,而是千年文化积淀与敢闯精神碰撞的结果。我们既要读懂脚下土地的历史厚度,更要以青春续写它未来的篇章。
以千年地情铸魂,以思政实践砺行。龙华教育将以此课为起点,深化“大思政课”改革,深耕课堂主阵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活化本土红色资源,以实景课堂启智润心,贯通知行合一链,用奋斗足迹丈量家国情怀,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强国一代。
编辑:任朝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