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彼得近日对媒体表示,布达佩斯光明正大地购买俄罗斯石油,而许多欧洲国家却“绕道”偷偷采购俄石油。这事为何美国没制裁?
这就叫原创的不火,虚伪的火了,古往今来都一样,哪怕是冠冕堂皇的能源政策,也逃不过这出荒诞的双面剧。
你光明正大买俄罗斯石油,就是“亲俄”“破坏制裁”;你偷偷绕道买,用第三国当白手套,反而成了“灵活务实”“保障能源安全”——这年头,不是谁做得对,而是谁演得好。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一句话捅破窗户纸:“我们光明正大买俄油,因为别无选择;你们绕道买,因为更便宜。”这话一出,整个欧洲能源政治的遮羞布哗啦扯下。原来嘴上喊着“摆脱俄罗斯能源”,背地里却排队把俄油经印度、土耳其等地精炼转卖,洗成“非俄来源”运进欧盟。嘴上制裁,身体诚实。
可谁在偷偷买?答案是:一大半。
波兰这位反俄急先锋,整天骂匈牙利“道德沦丧”,可资料显示,它仍然在通过斯洛伐克管道接收俄油。嘴上高喊“能源独立”,油罐车却从东边源源不断驶来。更讽刺的是,它还申请欧盟资金升级炼油厂,美其名曰“摆脱俄油”,实则为更好处理这些“偷偷来的原油”。
德国这位“道德领袖”,口口声声引领绿色转型,2022年后对俄能源进口却不降反升。俄油不再直航,而是先运到印度、土耳其、塞尔维亚,换名、换提单、加价后以“非俄来源”进入德国炼油厂。其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从“不明来源”进口的原油激增,而其成分与乌拉尔原油几乎一致。这不是巧合,是产业链级别的“洗油”。
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等国也通过克罗地亚奥米沙尔港接收俄油。克罗地亚港口爆满,油轮排队,多是挂着马耳他、塞浦路斯旗的“影子船队”,油从哪来?黑海沿岸,你懂的。油进港后贴上“东南欧供应”标签,就成了“合法”能源。
那为何美国不出手制裁?答案更荒诞:它默许,甚至暗中支持。
美国推动制裁,根本目的不是“救乌克兰”,而是削弱俄罗斯,重塑欧洲能源格局——让欧洲弃俄油,转买美国昂贵的液化天然气(LNG)。可现实是,欧洲工业依赖管道油,LNG贵三倍且难替代。若真断供,德国工厂得关一半,欧盟经济直接进ICU。美国当然不愿看到北约支柱崩溃。
所以态度是:嘴上强硬,行动灵活。
你公开买?不行,得骂你。
你偷偷买?睁只眼闭只眼,只要别让我难堪。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在“偷”。2022年,它从俄进口超2500万桶石油产品,商务部还标注:“二手贸易,不违制裁。”翻译一下:我们没直接买,是别人买了再卖,所以我们“干净”。
虚伪(hypocrisy)从来不是穷国的标签,而是强国的特权——既要道德高地,又要现实利益。
再说回匈牙利。它敢说真话,因为没得选。90%炼油能力依赖俄油,唯一管道是德鲁日巴。申请扩建被拒,克罗地亚过境费翻五倍,明摆敲诈。可一断油,全国交通瘫痪。
于是他摊牌:“我买,我承认,不偷不骗。”
结果被全欧围攻,说它“破坏团结”。
而偷偷买的,反倒成了“务实典范”。
这就像班级里,一个学生说“我抄了,但我爸没钱请家教”;另一个说“我没抄”,书包却塞满小抄。老师罚了前者,表扬了后者。全班心知肚明,却无人敢言。
欧盟一边指责匈牙利,一边默许“影子贸易”蔓延。若真查,从鹿特丹到的里雅斯特,多少油轮得扣?多少炼油厂得停?巴斯夫、道达尔、埃尼,哪家没用“来源模糊”的油?
于是欧洲形成完整“俄油洗白链”:俄出油 → 第三国精炼混兑 → 换提单 → 贴牌 → 运入欧盟 → 心照不宣接受。这套系统,比洗钱还高效。
美国情报不可能不知,却选择沉默。一旦揭穿,不仅盟友脸面尽失,连自身“制裁可信度”也崩盘。所以真相不是秘密,而是默契不说破。
西雅尔多的愤怒,是小国对虚伪秩序的控诉:
你说我依赖俄油,可谁不是?
你说我破坏制裁,可谁没绕道?
区别只在:我坦荡,你猥琐。
可这世界,坦荡不加分,表演才得分。
你越嚷“我独立了”,越能拿补贴;
你越老实说“我离不开”,越被踢出局。
如今的匈牙利,就像那个老实人。
不说谎,不伪装,不表演,结果成了异类。
可虚伪撑不起能源安全,表演换不来工业稳定。
那些躲在幕后的“偷偷买家”,总有一天会被自己的影子绊倒。
到那时,人们才会想起西雅尔多的话:“我们光明正大,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而你们呢?你们有选择,却选择了虚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