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晨,站在广场的晨光温柔洒落,我手捧花牛苹果,伫立在这里。当这份承载着全体花牛果农心意的花牛苹果,郑重敬献于伟人面前,六十年的时光仿佛在此刻交汇——从1965年花牛村六老汉的质朴初心,到如今果农群体的共同夙愿,这颗红透了的苹果,终于完成了跨越一甲子的“赴约”。
记忆回溯至1965年9月,彼时的花牛村尚是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宁静村落。六位果农,望着果园里首次挂果的花牛苹果,红扑扑的果实裹着晨露,像极了他们心中对领袖的赤诚。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有粗布包裹的细心;没有壮阔的仪式,只有辗转千里的执着——他们将最优质的苹果挑选出来,一路送到南海,敬献给主席。当这份来自西北乡村的心意传递到伟人手中,当主席品尝后对苹果的品质予以肯定,消息传回花牛村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对当时的果农而言,这不仅是对一颗苹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辛勤劳作的最大鼓舞,让“花牛苹果”这个名字,从此与一份特殊的荣耀紧密相连。
岁月流转,六十年间,花牛果农从未辜负这份荣光。他们在秦岭余脉与渭水之畔的土地上深耕,从改良品种到优化种植技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一代代人用汗水浇灌果树,让花牛苹果的果香越飘越远。如今的花牛苹果,个头饱满、色泽红艳,咬一口脆嫩多汁,早已成为天水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甜蜜名片”。
而这份甜蜜的故事,在去年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9月11日,主席来到天水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视察。走进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主席驻足察看,拿起一颗花牛苹果细细端详,由衷赞叹:“天水的花牛苹果又大又红。”这句朴实的称赞,瞬间传遍了整个花牛产区,果农们握着锄头的手更有劲儿了,眼中的笑意藏也藏不住。
从1965年对花牛苹果的肯定,到2024年对花牛苹果的称赞,两代领袖跨越时空,为一颗西北苹果点赞。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它不仅是对花牛苹果品质的最高认可,更凝聚着党和国家对“三农”事业的深切关怀——从乡村振兴的蓝图,到农民增收的期盼,一颗小小的苹果,承载着大国发展的民生温度。
站在广场,手中的花牛苹果愈发沉甸甸。它是六十年岁月的见证,是两代领袖关怀的缩影,更是全体花牛果农的底气与骄傲。未来,这份甜蜜必将继续传递,带着领袖的嘱托、果农的坚守,让花牛苹果的果香飘向更远的地方,书写更多关于乡村振兴、关于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刘建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