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此次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一直都保持着非常松弛的状态,原因自然是在中国这里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没想到在他离开中国之后,又意外得知中方悄悄给他塞了一个“大红包”。
当普京在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上将这个消息公布之时,全球都射来羡慕的眼神。那么,中方到底闷声办了什么大事?面对中方出其不意的好意,普京又会给出何种回应?
![]()
一份悄悄准备的厚礼
在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面对着众多国际代表,公开分享了一件让他感到“格外愉快”的事。愉快是因为面前本身就是一项利好政策,但这种突然的“意外”,则让这份愉快更加具象化。
这种感觉,普京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就像是中国朋友悄悄给来访的他塞了个“大红包”,直到最后一刻才让他发现里面的惊喜,这份突如其来的善意,恰恰是中俄关系最真实的写照。
普京认为,这正是两国关系一种独特的默契,很多事情“无需刻意铺垫”,却总能在关键节点上心领神会,这份坦然分享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外交语言。
![]()
面对这份厚礼,普京当场在论坛全会上承诺,俄罗斯一定会作出对等的回应,目标就是实现两国之间的全面互免签证,这不仅是对一份政策的回应,更是对一份深厚情谊的确认。
中方的这份“惊喜”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重大决策。9月2日,中国官方正式对外宣布,将对持有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这项政策设定了为期一年的试行期,从今年的9月15日一直持续到明年的9月14日。
![]()
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内,俄罗斯普通民众出于经商、旅游、探亲访友等目的来华,可以免签入境,单次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天,这对于绝大多数短期访问来说绰绰有余。
更关键的是,这是中国的“单方面”行动,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姿态,没有预设任何对等条件,充分展现了推动双边关系深化发展的决心。
![]()
不只是说说而已
政策宣布的时机也颇为巧妙,9月2日,恰好是普京结束对华国事访问不久,他此行不仅是国事访问,还出席了上合组织峰会及抗战胜利80周年相关活动。
而政策的生效日期9月15日,则精准地卡在中国国庆长假和俄罗斯秋冬旅游旺季来临之前,其促进人员往来的务实考量不言而喻。
![]()
在普京访华期间,双方早已签署了超过20份合作文件,内容涵盖了能源、航天、人工智能乃至农业和教育等多个高精尖领域,为人员的自由流动铺设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免签政策的出台,正是这些“硬件合作”之上,水到渠成的“软件升级”。它要解决的,正是长期以来阻碍两国民间交往的一大“堵点”——繁琐的签证手续。
![]()
水到渠成的双向奔赴
这项政策的背后,是中俄经贸关系势不可挡的迅猛发展,就在今年的前七个月,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了15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热度惊人。
能源合作始终是压舱石,9月2日,中俄蒙三国刚刚签署了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这条管道预计每年能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与此同时,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和“远东”两条管道的年输气量也在协议下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庞大的合作项目,必然催生出对人员便捷往来的巨大需求。
![]()
疫情之前,每年就有大约200万人次的俄罗斯人来到中国。这个数字本身已经不小,但相比两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合作潜力,显然还远远不够。
特别是在当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签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中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俄罗斯人出境旅游和商务活动的重要目的地。免签,无疑是为这股潮流再添了一把火。
![]()
从长城到义乌的新面孔
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免签消息公布后,一个旅游平台上从莫斯科出发的赴华机票搜索量,周同比增长了近一倍,瞬时峰值甚至飙升了接近四倍,其中飞往北京的航线最受青睐。
俄罗斯早已稳居中国入境游客源国的前三名,今年7月以来,相关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了150%,有机构预测,明年赴华的俄罗斯旅客将有望突破300万人次大关。
人员往来的热潮,带来的将是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交融。在黑龙江的黑河市,当地的小学里已经出现了俄罗斯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和中国孩子一起接受汉语教学,现有16名俄籍留学生。
![]()
一种有趣的社会现象也随之浮现,今年年初以来,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相亲角,开始出现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的年轻单身女性,她们大多在20到25岁之间。
她们提出的条件往往很简单,“不收彩礼”、“不要求有房”,核心要求只有一个:男方是中国人。一位从事跨国婚介的俄罗斯“红娘”直言,中国男性“礼貌、顾家、不打人、会疼老婆”的形象深入人心。
![]()
在深圳的街头,俄罗斯面孔也越来越多,他们喜欢这里的生活,认为中国的收入更高,社会也更安全。免签之后,预计来华的俄罗斯人将增长四成以上。
未来,无论是在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还是在广交会的展台前,抑或是哈尔滨的冰雪节和故宫长城,我们都将看到更多来自北方的邻居。
![]()
结语
中俄协作的维度,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安全与能源领域,扩展到了金融自主、科技共建和区域联动。如果说过去的合作是铺设管道、联通铁路的“硬件合作”,那么这次免签,就是将“软件互联”提上了新的台阶。
在全球格局复杂演变的今天,此举无疑为构建一种更立体、更抗干扰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范本。或许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认为,中国对俄免签,是世界秩序从单极霸权渐行渐远,向多元共生时代开启的一个关键节点。
![]()
对于中俄“友谊无上限”的战略合作关系而言,互免签证只是其中一件小事,未来更深入的合作,才刚刚拉开序幕。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2025-09-02《中方:对俄试行免签》
观察者网2025-09-05《普京:中方决定对俄免签是个“惊喜”,俄方也将采取对等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