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学契机
我凭借省排名优势 “超常发挥” 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入学时满怀憧憬,渴望在校园里大展拳脚。然而报道当天,意外在寝室摔伤,仅在校园停留五小时便被迫离校就医,就此开启了半年居家网课生活。
当同学们熟悉校园、竞选班委、参加英语考试时,我要么辗转于医院检查,要么在病房等待手术,甚至补考时还因麻药失效难以集中精力。居家期间,我一边承受康复训练的痛苦,一边独自攻克陌生的专业知识,课后作业遇到难题时更是孤立无援。
病痛折磨与不理想的成绩逐渐消磨了我的信心,返校后我加倍努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可结果事与愿违,大一学年以 3.58 的绩点、51% 的排名收场。看着人大 30% 的保研率,我清醒地意识到 “保研或许不是我的赛道”,“出国留学” 成为了照亮我前路的希望之光。
大一因 “信息差” 走了不少弯路,大二开学我便决定找机构规划留学事宜。起初被指南者留学的 APP 和小程序吸引,上面丰富的录取案例与院校信息,缓解了我对留学规划的焦虑。随后与张老师线下交流,她耐心倾听我的诉求,提出的背景规划、实习库、竞赛匹配机制等解决方案,与我想提升自身背景的需求完美契合,我最终选择了指南者留学。
二、申请过程
签约后,申请主导师高老师的高效与条理让我十分 “合拍”。她进群后迅速约定会议,半小时内便敲定了所有申请材料的截止日期与准备途径,为我这个需要详细 “to do list” 的 “规划型选手” 提供了清晰指引,让我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准备工作。
GPA 并非我的优势,为弥补这一短板,我采用 “糖水原理”,多选给分在 3.7 左右的通识课提升均分,但也注意到该方法仅适用一学年且受学校打分标准限制。同时,我全力提升软背景:大二上学期选 34 学分课程,兼顾学生助理兼职、四份学生工作,还参与两场商赛、准备两个学术项目,并拿下 BCG 实习;大二下学期完成学术项目,获得本田、中银实习;大二暑假更是一边上小学期,一边兼顾三份实习,最终积累下 “三段实习四段科研” 的亮眼经历,成为申请的底气。
在背景提升过程中,规划导师邵老师给予了诸多帮助。得知我作为 “i 人” 难找竞赛队友,便通过 “竞赛组队库” 帮我联系学长,共同完成 “今经乐道” 大赛;在我对实习懵懂时,推荐 BCG 的 PTA 岗位并提供面试资料,助我拿下首份高含金量实习,明确职业方向。后续中银证券实习虽多 “dirty work”,但我也学会从中汲取有效信息。
雅思备考是留学路上的 “苦役”。大一暑假首考 6 分,因有效期及事务耽搁,直到大三下学期才专心备考,首次冲刺却仍以 6 分收尾。面对港新提前批 “五月底前刷出雅思 7 分(至少 6.5)” 的要求,我咬牙再备考两周,终于拿到总分 7、小分 6 的成绩。虽深知写作口语与 6.5 存在差距,但决定先申港新提前批,后续再刷分。
文书准备上,起初我因不了解且英语基础一般而倍感吃力。但文书老师宿老师的专业与负责让我安心,面对我对英文表达的困惑,她详细讲解语法区别,且出稿、反馈及时,保障了申请进程。港大金融与经济学提前批面试均为随机抽题的视频面试,我两次都抽到 “未来五年职业规划”,申请导师建议无需重写,重点在逻辑清晰与表达自信,我沿用答案并优化表达,最终顺利通过。
由于对港新提前批节奏不熟悉,申请导师提前整理项目清单、截止时间,制定清晰时间节点,从文书初稿、定稿投放到面试准备,都有明确规划。我只需按计划执行,无需焦虑赶工,最终在提前批顺利拿下港大金融学与经济学双 off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