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9年,窦名望饮下一杯酒,手持长枪冲锋,连续击杀清军一百余人。长枪折断后,窦名望又抽出佩刀,继续搏斗,真乃猛将。
明末清初,猛将如云,窦名望无疑相当显眼。论带兵打仗,窦名望不如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刘文秀,论勇猛则无人能敌。
窦名望类似张飞、尉迟恭、秦琼,打仗以“勇猛”著称,悍不畏死。窦名望究竟有多猛?磨盘山之战见证一切。
1652年,窦名望跟着晋王李定国出征,连斩孔有德、尼堪两位亲王,顺治有了划江而治的念头,对明军十分忌惮,可惜孙可望毁了这一切。
尼堪败亡,意味着什么?清朝最后一位能打的亲王没了,跟着尼堪一起追击的五千八旗大多都是将官,结果伤亡过半,导致将才凋零。
孙可望排挤李定国,相互拆台,明军没能进一步扩大战果,还陷入内战边缘。交水之战,孙可望投降清朝,把南明军事布防图告诉顺治,坑了永历帝。
孙可望叛变,南明元气大伤,但窦名望依旧支持李定国,相信他可以复兴明朝。但是,清朝不给南明时间,立刻出动大军进攻西南。
1659年,清军攻克贵州、云南,夺取昆明,白文选一败涂地。清朝这次出兵,阵容非常豪华,精锐尽出。
清朝一共是3路大军,兵力总计8万,而且都是百战精锐。三路军主将,分别是吴三桂、多尼、卓布泰,士兵除了“吴军”,其余都是八旗、蒙古兵,是清朝的家底。
顺治铁了心灭亡南明,李定国压力很大。李定国没有妥协,不但拒绝清朝劝降,还掩护永历帝转移,并选择在磨盘山与清军主力对决。
由于白文选战败,李定国手中可用的兵力只有一万人。为了击败清军,歼灭对手有生力量,李定国决定打埋伏战,在磨盘山杀敌。
磨盘山地势险要,丛林密布,是天然的伏击地点。李定国的伏兵,一共有三道,分别是窦名望、高文贵、王国玺指挥,各部都是2千,一共6千兵马。
窦名望在第一道,压力最大。因为,一旦吴三桂血战突围或者多尼、卓布泰前来增援,这里都要经历血战,除非窦名望不战而逃。
窦名望跟着李定国以来,长期与八旗、蒙古精锐交战,深知他们战斗力之强悍。如今,八旗、蒙古主力出动,而自己只有2千人,压力可想而知。
吴三桂连战连捷,也不把李定国放在眼里。吴三桂看来,李定国除了逃到缅甸,他没有其他路可走,故而大摇大摆进军。
清军进入磨盘山,连续过了2个伏击点,明军都没行动。因为,李定国下了命令,一定等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圈,然后打歼灭战,不能有漏网之鱼。
一路上,清军翻山越岭,明军全无。此时,吴三桂的部将建议他小心谨慎,务必侦查敌情,否则悔之晚矣,吴三桂同意。
吴三桂派出骑兵,大范围内搜索,依然见不到明军的踪影。磨盘山丛林密布,原始森林众多,清军压根就发现不了明军。
不出意外,吴三桂这次栽了。谁知,明军内部出现了叛徒,光禄寺少卿卢桂生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跑去找吴三桂,把李定国的计划说了出来。
卢桂生叛变,李定国计划破产。吴三桂如今进入了埋伏,也只能赶紧撤退。同时,吴三桂下令骑兵步行,搜索明军伏兵,并发射火炮轰击两侧山林。
计划赶不上变化,吴三桂此举,让明军陷入了被动。清军发射炮弹,弓弩、箭矢齐射,埋伏的士兵死伤众多,却没得到还击的命令,不知如何是好。
窦名望忍不住了,如今清军撤退,又炮击两侧森林,若是不抓住最后机会,吴三桂全身而退,明军万劫不复。
李定国没命令,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窦名望管不了这也多了,立刻率领伏兵杀了出来,主动还击清军。
窦名望下令士兵滚下巨石、木头,封锁清军撤退的通道。接着,明军居高临下发射枪炮,轰击山谷中的清军,顿时血肉横飞。
吴三桂慌乱之下,让骑兵下马作战,朝着山顶发起冲锋。明军熟悉山地作战,又占据地形优势,冲上来的清军全部被乱箭射死,无一幸存。
清军陷入了恐慌,进入山谷的清军各自为战,彼此不能相互策应。趁着清军混乱之际,窦名望跨上战马,手持长枪,率领明军冲杀下来。
窦名望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明军斗志昂扬,杀得清军丢盔弃甲。可惜,明军火器不足,只能使用冷兵器作战,故而没能打垮吴三桂。
吴三桂知道,明军虽说能打,毕竟没有多少火器,难以扩大战果。吴三桂急忙聚拢人马,把火枪手调过来,对着窦名望齐射。
清军弹如雨下,窦名望被射中左臂,战马不幸被射杀,把他摔了下来。幸运的是,身边护卫亲兵不离不弃,把他拉上自己的战马,撤离战场。
窦名望这次冲锋,把吴三桂吓得不轻,虽说没能达到目的,但清军早已吓破胆。明军带着国仇家恨,无不以一当十,进入山谷的清军伤亡殆尽。
多尼、卓布泰得知情况有变,立刻赶来增援,用红衣大炮炸开被明军堵住的缺口。如此,清军把主力投入了战斗,八旗、蒙古兵一起上阵。
明军伏兵不过6千人,还击之前被炸死了一千多余人,李定国的预备队也才4千。敌众我寡,又没有增援,明军压力更加大。
多尼、卓布泰到来之前,明军已经与吴三桂血战了一个上午。如今,清军有生力量补充上来,明军还在继续战斗,就算占据地形优势,也难以大获全胜。
八旗、蒙古兵能打,但毕竟陷入山谷,被明军居高临下射击,也难以施展本事。八旗、蒙古兵多次朝着山顶冲锋,全部被明军击退。
不过,多尼、卓布泰十分清楚,想要消灭磨盘山的明军不现实,能掩护吴三桂撤退就不错了。八旗、蒙古兵进攻山顶,无非就是掩护吴军而已。
窦名望堵住的通道,多尼、卓布泰拼尽全力,总算打开一条路。不过,想要掩护吴三桂撤退,把进入山谷的清军救出了,难于上青天。
窦名望铁了心要拿着吴三桂,他的第一道伏击圈岂能让清军轻易得手。窦名望不顾身上的伤口未愈,再次发起了冲锋,争取打垮多尼援军。
抱着决一死战的架势,他饮下一杯酒,并把身上的盔甲脱了下来,然后跨上战马,手持长枪,再一次杀向山谷,与多尼的八旗、蒙古兵格斗。
八旗、蒙古兵能打,窦名望更能打,战马被击毙,长枪被折断之后,抽出佩刀继续格斗,还能击杀一百余人,力战而亡。
史载:“今日是我死日也,复饮酒免胄而出,手刃百余人乃死。”
女真号称不满万,满万不可战,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铠甲横行辽东,开创清朝基业,可知女真兵多能把。蒙古兵也很强,清朝中后期的骑兵就靠这些马队。
窦名望独自击杀清军一百余人,不是普通的绿营兵,更不是散兵游勇,而是多尼麾下的八旗、蒙古兵,这是什么概念?多尼所部,继承父亲多铎的亲兵,是八旗最精锐存在。
窦名望血战而亡,清军一样损失惨重,阵亡一万两千余人,包括一位都统以及三位副都统在内的18位将领,全部被明军击杀。
磨盘山之战,明军赢了,但没能达到目的,自己也伤亡三千余人,李定国无法反攻云南,明军有生力量耗尽。多尼、卓布泰回朝,立刻被顺治严肃处理,卓布泰削职为民。
吴三桂损失惨重,却也是赢家。多尼、卓布泰被处理,云南军务就没了八旗、蒙古的机会,都是吴三桂说了算,顺治需要吴三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