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持续时间和累计雨量均创新高,今年华北雨季为何“超长待机”?

0
分享至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今年我国的华北雨季已于9月2日正式结束,其持续时间和累计雨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成为自1961年以来最强雨季。

今年华北雨季持续时间和累计雨量均创新高

根据气象行业的规定,华北地区的雨季开始时间,是以京津冀、山西和内蒙古这三个区域中最早进入雨季的那个日期来确定的。具体到每个区域,判断是否进入雨季的标准是:

当这个区域里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气象站点确认进入了雨季,京津冀地区需要达到70%的站点,山西和内蒙古则需要60%——就把达到这个比例的第一天,算作该区域的雨季开始日。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支蓉:从汛期雨季进程来看,总体是偏早的。随着季风北推,首先是梅雨的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其后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了13天,是1961年以来历史最早。从持续时间来看,梅雨的持续时间较常年偏短。从雨季的强度来看,梅雨整体偏弱,华北雨季则较常年明显偏强,也是1961年以来最强的华北雨季。


气象数据统计显示,6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总体已经接近常年同期,但空间分布不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降雨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其中华北北部、内蒙古中南部、陕西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至两倍,内蒙古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 杨司琪:今年的7月5日,内蒙古中部已经有25个气象站达到了单站雨季开始的监测标准,标志着内蒙古的中部雨季正式开始,也是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久的雨季。这样超长的雨季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内蒙古出现过两次持续时间大于30天的雨季,持续的强降水在部分地区引发了山洪和地质灾害,而且在一些低洼地区的农田出现了渍涝。

但影响是双重的,从经济方面上来看,雨季内的持续性降水有效缓解了中西部部分地区的旱情,为牧草生长,湖泊湿地的补水以及森林防火形势的改善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今年汛期主雨带位于北方 公众体感湿度大

“雨水多”是这个夏天北方居民的共同感受,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空气湿度大,使得整个雨季格外潮湿。

华北雨季开始时间早,降水量偏多的特征,也给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在天津,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达58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四成。


天津市气候中心 谢均:从今年6月以来,天津市月平均降水量为516.6毫米,其中蓟州、武清、北辰、东丽、滨海新区和宁河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到一倍,其余各区偏多一到两成,滨海新区(塘沽站)和北辰分别为1978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大值和次大值。

为有效应对汛情,天津市气象部门积极服务,为当地有关部门开展防洪调度、城市暴雨积涝治理、雨洪资源利用等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天津市水务工程运行调度中心副主任 赵英虎:今年汛期,天津市气象部门一方面提供实时的降雨等监测数据和逐小时覆盖到整个海河流域和天津市的预报产品,预报周期最长可达10天。另一方面,借助气象卫星、云图雷达、自动站等监测数据,开展了“云中雨—落地雨—河中雨”的递进式分析,延长整个洪水的预见期。


华北等多地降雨较往年偏多的同时,夜间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大风天气也很明显。根据京津冀地区各城市7月、8月不同时段出现降雨的累计日数,可以明显看到,多夜雨是华北平原夏季降雨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使得公众下班“晚高峰”时段出行常受到降水天气的影响,从而有“下班雨”的感受。

今年华北雨季为何“超长待机”?

华北地区在今年整个夏季,降水呈现出明显偏多的趋势。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华北雨季共持续59天,较常年偏长29天。气象专家表示,这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偏北、台风活动及地形因素等密切相关。

今年春季以来,赤道太平洋整体维持西暖东冷的海温异常形势,这样的海温异常配置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7月的极限位置达到了1961年以来的最北,所以说,偏强、偏西、偏北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华北等地降水异常偏多。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支蓉:京津冀地区的地形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分布,西部为太行山山脉,北部为燕山山脉。当自南向北输送至京津冀地区的暖湿气流,遇到太行山、燕山等山脉的阻挡,强迫抬升。一方面容易导致空气因气压降低而冷却,水汽凝集形成降水,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气流在特定的区域形成辐合,促进对流发展,从而形成降水。往年的个例表明,天气尺度上,北上台风也会对华北雨季产生明显的影响。


气象专家表示,雨季的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以华北雨季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前后,华北雨季持续时间呈减少趋势,2011年以来,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未来不排除再次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截至目前,今年华北雨季仍未完全结束,公众仍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防汛信息,警惕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

(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烽火观天下
2025-09-19 19:23:10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9 08:05:05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脊梁in上海
2025-09-18 19:07:50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白面书誏
2025-09-19 13:07:48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虎哥闲聊
2025-09-19 11:39:32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红星新闻
2025-09-19 19:47:24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LULU生活家
2025-09-19 18:40:26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8 16:27:41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沧海旅行家
2025-09-19 15:13:21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阿芒娱乐说
2025-09-20 02:46:02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今天说故事
2025-08-27 10:49:12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界面新闻
2025-09-18 13:25:04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百态人间
2025-09-15 11:52:34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体育就你秀
2025-09-19 09:14:11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时时有聊
2025-09-19 06:57:31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尚曦读史
2025-09-17 03:55:07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转身微笑梅
2025-08-09 20:25:41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融资中国
2025-09-19 13:39:35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懂球帝
2025-09-19 19:27:05
2025-09-20 04:44:49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71496文章数 822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家居
旅游
健康

手机要闻

iPhone17系列零售版验机防骗、防扯皮攻略| 验机细节拉满「科技美学开箱」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